【民间文学】石嬷嬷的传说(潍坊市)
2020-07-28 16:59
【项目简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人们靠打猎为生。后来人口多了,猎物少了,食物不够了,便经常挨饿。许多地方水草丰茂,林木繁盛,树上长着各种果子,可是人们却不知道能吃,更不知道种庄稼了。有一个人叫神农氏,看到大家饿肚子心急如焚,这些野果子,树叶儿,草种子能不能吃呢?他决定试一试,为众人找到可以吃的东西。他从身边的东西开始,把目标定在了树和草上。果、叶、茎、根、籽,他一一品尝,能吃的、好吃的、不能吃的、有毒的,他都一一记下来,不断地发现能吃的果儿、穗儿、角儿、豆儿……在《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食芝麻而解之”的记载。
他用那两只芭蕉扇似的大手,把草丛中的穗儿撸下来,放在手掌心,合起双掌,细细摩搓,最后用嘴吹去秕糠,把粒儿放到口中去尝,一把、两把、三把:一天、一月、一年……他不停地撸、搓,手掌磨破了,双手血肉模糊、疼痛难忍,有时被毒得鼻青脸肿,浑身发紫,有时被毒得哇哇直吐。每当这时,他就找一些以前品尝过且安全的植物大吃大嚼一顿,以驱散身体中的毒素。一天,他撸下一棵高杆植物的长穗,用掌心搓起来,刚搓了没几下,便痛得他皱眉裂嘴。
“你等一等,我来帮你好吗?”一个身材窈窕,浓眉大眼,黑发飘飘的姑娘忽然站到他的面前。没等神农氏愣过神来,那漂亮的姑娘就拉过他的手,用一种不知名的又薄又软的茎皮,轻轻地把他的双手掌裹起来,神农觉得,原来痛得火烧火燎的手掌心顿时一阵凉丝丝的,一点也不痛了。他正想开口感谢她时,又发觉不对头啊,裹起双手怎么去搓穗儿?怎么去捏粒儿呢?他转过身刚要说什么,姑娘微笑着指了指身旁一样东西说:“以后你甭用手搓啦,这样东西可以把皮搓碾下来。”
神农氏有些惊疑地看了看地上的东西,一块半尺立方的石头,中间深凹进去,旁边放着一个磨得圆圆的杵头。
“这是什么?”神农氏惊奇地问。
“这叫臼,把植物种子放在里面捣一捣,皮就掉下来了,不信你试试。”
姑娘伸手撸了一串穗的种子放进凹洞里,用杵头慢慢捣着,不一会儿,粒儿和壳儿分离开来,抓出一把,轻轻一吹,手里就只剩下了种子。神农氏一见,高兴地跳了起来,挥舞着大手跪在草丛中,大喊:“苍天保佑,助我成功啊!你定是天神……不,定是神母,专门来帮助我的。”
“我不是神母,是神母派我来的,不光是帮助你。你为了芸芸众生不再忍饥挨饿,受了那么多苦和累,真是可敬,神母让我来帮助你!”说话间,她低下头微笑着,脸上露出少女的羞涩。
见神农氏半信半疑的样子,那姑娘又说,“我是山女,就住在山脚下,前些日子,见你日夜奔波在山林草丛之中,尝遍多种野果野草,又累又苦,就奏请神母。神母让我专门帮助你早日尝遍百草,找出适合种植、专供人吃的粮食。”
从此,他们奔走在广阔天地之间,撸来穗儿、角儿,用臼代替了手搓,分离出植物的种子,然后分别去尝,对地上的植物进行取名儿,鉴定,最后决定取舍……
神母不仅帮助神农氏找到了人们可以吃的粮食,还将山女许配给神农氏为妻,成全了一对美满姻缘。
后来,聪慧的山女又继续琢磨,两只手搓穗儿转来转去,要是有一双石头手不是搓得更快,磨得更细吗?她反复试验,打出用两块圆形平面的石头,平面上挖出一道道的沟纹相对,转动上面的石头,可以将植物种子磨碎成粉末,一会儿就磨出一大堆细面。神农氏夫妻可高兴了,他们把这个工具介绍给各个部落的人们,人们一用,省劲多了,都十分感激山女,后来人们称其为“石磨”。再后来,人们发现,石磨上挖出不同的沟纹,用来把各种草本的粒儿磨成粉、糊、浆。再后来,开始有了姓氏,先贤们在给山女赐姓的时候,因为她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又住在山脚下,所以就取“山下佳人”的意思,给山女赐姓为“崔”。据传说,她的子孙后代都随她而姓。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发明了石磨的山女,尊称她为“石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