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鱼拓,是一种中国民间拓印技艺和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以鱼为主要表现题材,兼具记录性和观赏性的民间美术形式。最初是将鱼的形态拓印下来,留作纪念或参加比赛。真实记录鱼的形态,是古老的“存真术”。因工艺流程传承了我国的碑拓技艺,故称“鱼拓”。相传鱼拓起源于我国宋代,元代因战乱曾失传多年,后来在沿海地区再度流传,并辗转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清末时鱼拓技艺即在山东高密的民间流传,历经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活态传承至今。高密鱼拓代表性传承人于钦源在承袭墨拓的基础上,借鉴运用现代绘画颜料,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和审美理念,所创作的作品丰富和拓展了鱼拓的文化内涵。

高密鱼拓最早的制作者,是高密西乡潍河岸边前铺村的李福久(1862年生人,于钦源的太姥爷)。李福久家境殷实,喜欢舞文弄墨,经常呼朋引伴在河边垂钓,有时捕获到大鱼,便即兴在鲜鱼身上涂染墨汁,再覆上宣纸拓印,然后仿照碑拓的形式进行题跋,装裱后或悬挂室内自娱,或馈赠亲朋赏玩。其所拓鱼的轮廓和鳞片以及鱼鳍的纹理,纤毫毕现,甚是美观。因为鱼在中国人的审美理念里自古以来是吉祥物,又可以一展自己垂钓的佳绩,故而李福久身边的朋友纷纷效仿。每当钓到较大的鱼,便请他进行拓印,制成赏心悦目的鱼拓作品。李福久的儿子李丹林和孙子李玉春原汁原味传承了这门技艺。于钦源自小就跟舅舅李玉春一起钓鱼学做鱼拓,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就纯熟地掌握了用墨汁来进行鱼拓的工艺流程,并创作了大量的鱼拓作品。他四十年如一日,集思广益,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和创新,通过不同颜料的尝试,所拓鱼形宛如真鱼游动在宣纸上,隐现着汉画像石特有的金石味。他后来又发明了分拓法,使拓印的鱼形在宣纸上产生多种动态,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传统美术】昌乐宝玉石雕刻(潍坊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潍坊蛋雕(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