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形意拳亦称“心意拳”、“际可拳”,由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今永济市尊村)人姬际可创立,因其内载五行连环,龙、虎、马、鼍、猴、鸡、鹞、燕、蛇、鲐、鹰、熊等形具备,象其形、取其意,形意拳由此而得名。

自姬际可创拳之后,经山西祁县戴隆邦、河南马学礼二人传承,形意拳便兴盛于大河南北。戴隆邦传河北李洛能,以五行拳为基本拳法,是为形意拳之北派。马学礼以鹰、熊二式为根,是为形意拳之南派。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又有“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心意拳”、“行意拳”等多种称谓,但均为一脉相承。

形意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作为拳理,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为内涵,以“六合”为法则,参照少林寺龙、虎、豹、蛇、鹤五拳,以龙、虎、马、鼍、猴、鸡、鹞、燕、蛇、鲐、鹰、熊十二形为基本功夫,结合大枪术,创立了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和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胯与膝合、手与足合”。另有连环拳(21式),杂式捶(45式),皆由五行拳和十二形相衍而生。

因形意拳融技击性、观赏性于一体,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且可惩恶扬善、维护地方治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上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心(形)意拳(晋中市)

下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洪洞通背缠拳(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