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相声

  【类别】:曲艺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保护单位】:北京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简介】:

  相声是普及面最广、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品种之一,以滑稽、讽刺见长,充满戏剧性。它大约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于北京,而后在广大北方地区广泛流传,尤以京津一带最为活跃,至今已传到第九代。

  相声的表演最初分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称“暗春”,以口技类节目为主;公开表演的称“明春”,以语言类节目为主。属于“明春”的相声演出形式包括单人表演的单口相声、两人表演的对口相声及三人或三人以上集体表演的群口相声三种,而以对口相声最为常见。在对口相声的演出文本中,演员分为甲、乙两人,甲负责逗哏,乙负责捧哏。结合表演状况而论,对口相声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等几种类型,近年来还出现了化装相声、相声小品等喜剧色彩浓郁的新兴表现形式。相声的传统段子异常丰富,经过加工整理而保留下来的主要有《连升三级》、《珍珠翡翠白玉汤》、《化蜡扦儿》、《小神仙》等单口作品,《夸住宅》、《白事会》、《满汉全席》、《黄鹤楼》、《关公战秦琼》、《戏剧杂谈》、《打灯谜》等对口作品和《扒马褂》、《金刚腿》等群口作品。

  如今相声正逐渐走向“快餐文化”的边缘,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化。目前后续力量的培养已成为相声传承发展的当务之急,需引起高度重视。


上一篇:【北京·民间舞蹈】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市级)

下一篇:【北京·曲艺】岔曲(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