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if

张氏皇苑龙又称懒火龙、大古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初,张氏家族从山东来到辽阳,依照北方人的特点和风格,把来自南方的舞龙改造成张氏“懒火龙”,因颇有名气而被皇太极诏至沈阳故宫表演。为讨得皇族的欢心,张氏家族在原来表演技艺的基础上,又编演了一系列只为皇族表演的套路,备受皇族的喜爱,于是赐名──皇苑龙。

2.gif

张氏皇苑龙与南方舞龙的龙相比,龙体长,龙身粗,龙样憨,懒中带壮,憨态可掬。张氏皇苑龙体长25米,体粗55厘米—65厘米,龙有13把龙脚,重达200斤—300斤。这便是张氏皇苑龙原称“懒火龙”的“懒”字的成因。“懒火龙”的“火”字成因则是由于张氏皇苑龙在龙头双眼和龙体的每一个龙脚上端,都装有特制烛台(后改成灯泡),在正月十五晚上表演,即变成观“龙灯”,让观众久久难忘。

张氏皇苑龙现已整理传承的表演技艺有三十多个套路,其中“龙抬头”、“二龙起雾”、“五龙盘柱”、“九龙口”、“龙桥宴”、“锁龙碑”等表演技艺是宫廷外禁演的套路,其余均可以在民间表演。与南方的舞龙相比,张氏皇苑龙的表演更具北方粗犷、雄健的风格。如“翻江倒海”要从龙头穿越龙尾,龙尾穿越龙头反复三次,使整条龙呈现六把对六把、龙头在前的气势。而南方的“翻江倒海”仅龙头穿越龙尾一次, 在北方称为“龙翻身”。

张氏皇苑龙的龙具一旦制作完毕,即被赋予龙的神灵,其摆放和出洞都有严格规矩,须举行拜水、拜山、拜四方的仪式,其中“喜歌”、“请龙”、“龙出洞”、“龙归巢”等仪式都富有浓厚的神灵色彩。

 

上一篇:【辽宁·传统舞蹈】抚顺地秧歌(国家级)

下一篇:【辽宁·传统舞蹈】辽西太平鼓(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