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if

朝鲜族面具舞是朝鲜族传统舞蹈的一种,是表演者利用面具把面部或头部蒙住之后扮演人物或动物的舞蹈形式,流传于东北三省,主要分布在辽北的铁岭、开原、调兵山、昌图等地。它产生于祈祝农业丰收、家宅安泰的祭祀活动,后与朝鲜族民众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发展成农耕社会人们为祈盼丰收,举行庆典仪式的一种舞蹈艺术。

2.gif3.gif4.gif

铁岭朝鲜族面具舞的表演人数达几十人,场面热烈,阵容庞大。表演开始时,手拿手鼓的女演员在欢快的朝鲜族长短节奏中,围绕着“农者天下之大本”的大旗翩翩而舞,作为全舞的铺垫。然后是全舞的核心部分,随着长鼓和圆鼓以及大小锣古朴沉着的节奏,头戴各种面具的男女演员运用跳步、鹤步等舞姿和技巧,以跳、哄、逗、喊、踏地、顿足、拍手、旋转等舞蹈动作渲染气氛。最后一部分是前两部分的融合再现,男女演员浑然一体欢快地起舞,象征着大地丰收的景象。此刻,头戴象帽的几位男演员登场,在轻快的音乐和节奏中旋转起象帽上五彩亮丽的飘带,展现的是一片五谷丰登、人欢马跃、群情激昂的热烈场面。

与传统的面具相比,铁岭朝鲜族面具舞中的面具增强了艺术表现力,面具形象更加夸张、变形,在规格上也比原来的大了许多。在色彩的处理上,突破了传统色彩定制,多用深色、对比色。如用红、黑两色来表现武士、英雄、豪杰的威武、彪悍, 用黄、白、绿表现妖怪的丑陋、狰狞。在面具的运用上也自有特色,一位演员可以同时戴两个面具,穿两个人物的服装。一人两面、一巧一拙的扮相,使舞蹈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4.jpg

5.jpg

6.jpg

上一篇:【辽宁·传统舞蹈】盖州高跷秧歌(国家级)

下一篇:【辽宁·传统音乐】岫岩民间鼓乐(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