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黑龙江省黑河市 国家级)
2017-02-23 10:27
【名称】: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类别】:民俗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
【保护单位】:黑河市爱辉区文化馆
【项目简介】: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还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民间习俗。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活动习惯在每年的春季举行,届时人们带着好酒好肉及帐篷等物,举家骑马到预定地点参加活动。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夜间在篝火周围请萨满跳舞,祭神祭祖;白天则举行赛马、射箭、射击、摔跤及唱歌、跳舞、讲故事、下棋、玩木牌等文体活动。古伦木沓节并非是单一的祭神祭祖日,同时还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古伦木沓节有很长时间停止活动,近几年虽然有群众自发性地加以恢复,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活动濒临消失。因此,保护这一民俗节日刻不容缓。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还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民间习俗。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活动习惯在每年的春季举行,届时人们带着好酒好肉及帐篷等物,举家骑马到预定地点参加活动。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白天则举行赛马、射箭、射击、摔跤及唱歌、跳舞、讲故事、下棋、玩木牌等文体活动;夜间拢上篝火,请萨满跳神,祭神祭祖。
古伦木沓节并非是单一的祭神祭祖日,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古伦木沓节有很长时间停止活动,近几年虽然有群众自发性地加以恢复,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活动濒临消失。因此,保护这一民俗节日刻不容缓。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古伦木沓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