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宁古塔民间文学记载了从古至今生活在宁古塔旧城,新城,海浪河,牡丹江流域的北方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与天灾人祸与自然斗争中创造了周围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许许多多反映生活和斗争的口头文学。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笑话、民歌、民谣等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如有黑龙江、镜泊湖、海浪河、海东青、宁古塔、大东珠、泼雪泉,黑龙白龙,九龙口和有关黑妃,萨布素、红罗女、老罕王、乌林答氏、昂帮章京等历史人物,还有英雄杨子荣、巾帼英雄八女投江,抗联英雄周保中、李荆璞、苏北虹、陈翰章等近代故事,在各族人民中世代相继,广为流传。这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对爱情的真挚,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千姿百态,源远流长。

满族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宁安,历来被省内外乃至国外民间文学学术界认为是满族民间文学蕴藏量异常丰富的宝地。

满族神话

满族神话,可谓满族文化的源头。这里多从流传的信仰与崇拜的神话传说中去研究满族的原始文化。

英雄崇拜由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满族文学史 > 编人了付英仁先生讲述、王树本整理的《牡丹江的传说 > 和《手鼓的传说》两篇作品及付英仁已经出版的《满族神话故事选 ) 一书,以及宁安市民间文学集里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都表现了满族人对英雄的崇拜,歌颂了为人类幸福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牡丹江的传说》就是这样一篇英雄神话故事。故事梗概是:魔鬼忽尔汗要难住生活在一条大江下游的人们,便变成一棵粗壮的大榆树,牢牢压在水源上,使得江水干涸,人和牲畜没有水喝,田野树木都干枯了。有一个叫穆丹的小伙子,要拯救人们摆脱旱灾,他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天神阿不凯恩都里。天神送他一柄神斧,并告诉他连砍老榆树九九八十一斧,才能制服忽尔汗,不过每砍9斧,恶魔就要对穆丹降一次灾难。砍完81斧,树倒水流,穆丹却要永远变成一块石头。穆丹说:“只要能解除亲人们的苦难,变成石头也甘心 ! ”于是穆丹持神斧砍到第9斧时,穆丹身上长满大包,他忍痛继续砍;砍到第18斧时,忽尔汗施法术用冰雹将他全身砸青,冻得他直发抖,他忍痛继续砍;砍到第27斧时,他竟然看到死去多年的阿玛,劝他不要砍,他为给一方除害,又继续砍;砍到第36斧时,不知从什么地方走出一个美丽的姑娘和他纠缠;砍到第45斧时,从树缝中钻出49条蛇缠他、咬他,他就这样忍痛继续砍着、砍着,最后,真的变成一块石头。这块巨石就是牡丹岭上的牡丹峰,人们为了纪念穆丹,就把这条无名江叫牡丹江。

《手鼓的传说》故事是这样的:在满族祖先居住的大山上,突然往外喷火冒烟,喷出的大火遇水水干,人们眼看要干饿而死,于是乞求天神阿不凯恩都里解救苦难。天神说:“选个心诚志坚的人去求多伦山的多伦玛发”,青年达木鲁自报奋勇去找多伦玛发。他翻过了许多山,淌过许多河也没找到多伦玛发。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位快要饿死的老人,他把所有的干粮都给了老人。老人不道谢就走了。第二天,他又遇到这老人了,老人冻得要死,达木鲁又将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给他穿,老人还是不道谢就走了。第三天,他又遇到这老人,老人要认达木鲁作他的干儿子,达木鲁答应了。从这以后,达木鲁侍奉老人就像对待亲阿玛一样,过河背着,上山扶着,有吃的老人先吃。老人就这样伴着达木鲁寻找多伦玛发。有一天老人和达木鲁看见在一个山涧边上长着一棵歪脖子梨树,树梢上结了两个熟透的大梨。老人说渴得厉害想吃梨。可是,要摘梨的话,人非掉下山涧不可。达木鲁为了孝敬老人,豁出命也要把梨摘下来。刚刚爬上树枝,“咔嚓”一声树枝折断了。达木鲁心想必死无疑了,可是睁眼一看,自己竟在老人怀里,手中的梨变成一条柳枝,一面手鼓。

老人告诉达木鲁,他就是达木鲁要寻找的多伦玛发。多伦玛发说:“种上柳枝能发神水,浇火火灭,浇烟烟消,手鼓飞出去能盖住大山,能救一方苦难。”达木鲁回到家乡,种上柳枝发出神水,地上长出青草树木。手鼓一敲就长, 越敲越大,盖住了大火。从此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这则神话歌颂了勇于为人们解除苦难而忍辱负重的精神,歌颂了达木鲁高尚的道德品质,表现了一个民族崇高的品格,从中也可看到满族远古先民们对柳枝、柳叶的崇拜。歌颂手鼓,实际上是对萨满教神器的歌颂。

自然崇拜

对自然崇拜在满族神话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托恩都哩”传说为例  ,说的是:开天辟地,镜泊湖底下住着个火神 ( 托恩都哩 ) ,他在地下住了十万八千载。有一天醒来一看,头顶石棚,四下漆黑,他想到地面上见见世面,便张开大嘴喷出一股熊熊的烈火,烧透了石棚,透进来一线阳光,他又连喷几口大火,只烧得天崩地裂,烧化了山上的“富赫” ( 石头 ) ,烧干了山下的“必拉” ( 河 ) ,从地下喷出来的岩浆石堵住了山口,从此截住了南来的各水流,淤成了镜泊湖。不难看出,这个神话表现了满族先人对镜泊湖自然成因的神奇理解和对大自然崇拜的心理特征。

神灵崇拜

宁古塔满族对神灵崇拜的故事很多。流传在民间的《北斗星》的传说,比较典型地表现了早期满族崇拜神灵的文化特征。人们把七颗亮星奉为北斗神星,年年祭祀,祈求“星神”永保人间吉祥。同时也反映了满族“星祭”的由来。

宁古塔满族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以后各氏族都要举行“额勒农依金皆” ( 丰收祭 ) 大祭,一祭天神,二祭祖先。宁古塔瓜尔佳、富察、仲尔托觉罗各氏族祭天祭祖时的祭祠虽然各自不同,但其颂星的唱词大体相同。

上一篇:【黑龙江·民间文学】女真谱评(省级)

下一篇:【黑龙江·民间美术】海伦剪纸(绥化市)(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