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锣鼓艺术(花镲锣鼓)

  【类别】:传统音乐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丰城市

  【保护单位】: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项目简介】:

起源于南宋时期,形成于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5年)年间,在丰城各地广为流传。花镲锣鼓有固定的乐队编制,其中镲对协调节奏、喧染气氛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亦称“花镲”。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清末,丰城最有名气的吹打乐师熊海元(拖船镇新塘村人),自编自创了不少唢呐曲谱,将花镲锣鼓进一步规范化,他先后在清江(今樟树)、高安、崇仁、抚州、新建、安义、新干传艺,门徒甚多。花镲锣鼓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地方风格浓郁。其鼓点有【长牌】【单鼓锤】【双鼓锤】。花镲锣鼓的乐器有高音唢呐、低音唢呐、堂鼓、班鼓、云鼓、小锣、云锣、大镲、小镲,乐队编制常以7人10件乐器组成。唢呐是花镲锣鼓的主要乐器,有独自固定的曲牌,仅【长牌】中的唢呐曲牌就24种之多,如【风入松】【急三腔】【倒春台】【水波浪】【宝桩台】【洗马大开门】【坐堂大开门】【起板】【七兰回】【尾声】【一二三上小楼】【急板朝歌】【一二三下小楼】【走云】等。花镲锣鼓采用工尺谱记谱,保留了传统记谱法。花镲锣鼓主要用于传统的灯会社火、庙会、大型庆典、家庭红白喜事,送军以及政府组织的群众文艺汇演等。


上一篇:【传统音乐】万载得胜鼓(宜春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高安采茶戏(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