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南昌采茶戏(南昌市)
2020-09-28 16:26
【简介】
南昌采茶戏,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灯戏”“三角班”。源起于赣南采茶戏流传至南昌地区后,融合南昌地区方言和民间曲调而形成的,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新建、安义、进贤、奉新等县,影响遍及全省大部分地区。
南昌采茶戏发脉于载歌载舞的采茶灯,其音乐及唱腔以茶歌为基调,在融汇了其他一些民间小调及其他剧种(如京剧、赣剧、黄梅戏)的唱腔和锣鼓点后,经过删选、改造、创新,逐渐完成了由简单到完整、由民歌曲牌体到板腔体的转变,塑造了本剧种独有的音乐形象。1927年采茶戏进入南昌市,1953年,被正式命名为南昌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根植于本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载歌载舞、活泼生动、幽默诙谐、清新自然,最擅长表演热闹欢快的喜剧。尤其是小旦和小丑的表演,往往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特色。同时,在各种文化的交汇中,不断地吸取其它剧种的艺术精华,丰富和充实本剧种的表现手段。浓烈的喜剧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的场面以及开放的胸襟,使其百年不减其色,弥久更显其幽香。清新宜人的茶味、脍炙人口的唱腔使其登上艺术大雅之堂,成为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奇葩。诞生了刘蜀陡、刘益水、吴方金、张多根、陈飞云、陈射香、邓筱兰、刘筱芳等一大批采茶戏表演艺术家和造诣较高的青年演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为进一步扩大南昌采茶戏的影响,南昌采茶各剧团加强了与省外剧种的交流,曾与汉剧、楚剧、黄梅戏、花鼓戏、锡剧、扬剧进行了交流。与此同时,南昌采茶戏还走出了国门,吸引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艺人也来昌考察,学习南昌采茶戏艺术,使南昌采茶戏在国际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