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百色市

【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新化镇,系乐业县东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新化场坝距乐业县政府所在地32公里。新化东临河池市天峨、凤山县,南靠凌云县,西接乐业县甘田镇,北依同乐镇,系乐业、天峨、凤山、凌云四县交界地。该镇地跨东经106°32′20″—106°48′20″,北纬24°30′—24°43′50″,年平均气温摄氏18°,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全镇辖14个村,面积374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壮话为主要方言。全镇有2.46万人口,其中壮族有1.72万人口,占全镇人口70﹪,是乐业壮族三大支系之一,壮语称“卜隆”。
在离新化镇15公里的磨里村,就是卜隆最聚居的地方,这里气候温和,青山碧水,风景优美,清澈的布柳河穿流而过,世代以稻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壮族卜隆热情好客,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是百色重点推出的旅游风景区之一。在这块神秘古老而又充满蓬勃朝气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传唱着一组壮族古老的古歌,称之为:壮族古歌。
磨里村是壮族古歌发源地,产生于明代时期,传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内容包括:造万物歌、礼俗歌、生育歌、恋情歌、诉苦歌、散歌六大部分。在明清时期,在这一带生长的人们,无不会唱壮族古歌,壮族古歌对这一带人们有着较深的思想影响,也成为人们交往、谈婚论嫁、及主要的娱乐活动。最为常见的是出现在办喜事的宴席上,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夜宴习俗。在这一带的人们,只要有哪家女儿出嫁,男方家来迎亲的那天晚上,女方家都要摆上长长的宴席,主客分作两边,一边唱古歌,一边饮酒,场面热闹非凡。壮族古歌内容古朴而丰富,词意生动、感人,民族特色浓郁,先以“说”出现,后发展为唱,并根据一些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及劳动人民的想象力、生产生活过程进行完整地叙述,为此形成了这一组特有的民歌。其主要流行于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甘田镇、同乐镇以及邻县的凌云加尤镇、玉洪乡、天峨县的更新乡、六排乡和凤山县的更沙乡、金牙乡等壮族村寨。
壮族古歌主要出现在人们办喜事或农闲圩日场合。有男与男对唱、女与女对唱、男女对唱三种演唱方式。内容包括六大部分:
    造万物歌:即造天造地歌、造山造水歌、造人类歌、造五谷歌、造房歌、造布歌、造酒歌、造碗筷歌等;
    礼俗歌:即出门歌、过路过河歌、进村歌、上阶梯歌、进屋歌、贺年歌、祝寿歌、赞客歌等;
    生育歌:即怀胎歌、养儿育女歌、教子训孙歌等;
    恋情歌:即问候歌、推辞歌、相逢歌、结义歌、赞对方歌、猜谜歌、想念歌、花果歌、打赌歌、深夜歌、月亮歌、天亮歌、求婚歌、换信物歌、私奔歌、逃亡歌、殉情歌、魂变歌、嘱咐歌、离别歌等;
    诉苦歌:即苦难歌、持家歌、功德歌、长辞歌、扫墓歌等;
    散歌:即四季歌、蝉歌、讥讽歌、挑逗歌、数岁歌、岁月流逝歌、儿歌等。
    壮族古歌不但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并有着较完整的叙述结构,每首歌都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内容古朴丰富而深奥,词意生动感人,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音乐艺术价值等,是壮族罕见的一部壮学史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民族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所忽略,会唱古歌的歌手年岁已高,大部分都不能再完整地演唱,壮族古歌已面临濒危失传的状况,能完整地演唱现只有百福屯的黄春花老人。
    为保护和传承壮族古歌,乐业县政府已采取了有效地保护措施,在磨里村成立了壮族古歌演唱队,组织壮族古歌演唱比赛,并把壮族古歌的保护传承计划列为主要工作内容。
    首先,乐业壮族古歌主要依托民族民间的节庆、婚嫁等习俗而生存,因此,要注意恢复和重构乐业民族民间传统习俗体系,大力拓展乐业壮族古歌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
    其次,把对有重大影响的乐业壮族古歌传承人的保护放在第一位,鼓励他们积极传承乐业壮族古歌。同时,要注重加强青少年传习乐业壮族古歌的积极性,要注重培养新一代乐业壮族古歌演唱的拔尖人才。
再次,对乐业壮族古歌进行拉网式的普查,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等,对乐业壮族古歌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积极注意开展乐业壮族古歌的理论研究。
    最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乐业壮族古歌,营造良好的保护乐业壮族古歌的社会氛围,积极培育乐业壮族古歌的观众群,促进乐业壮族古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上一篇:【民间文学】卜伙的故事(百色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右江壮族排歌(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