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7398P704DT20141230163925.jpg


 

双城皮影戏源于河北乐亭皮影,据《松花江文艺志》载:清乾隆四十一年(1756),大批河北开户旗丁涌入黑龙江地区,其中就有河北皮影戏艺人在各地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艺人为满足东北百姓审美情趣,大量吸收了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的丰富营养,皮影艺术逐渐地方化。双城皮影唱腔高亢、清脆,采用了二人转等艺术唱腔。到19世纪中叶,随着皮影戏在本地区的普及,从操纵影人到音乐唱腔、道白等全面改观,形成了高亢、粗犷、激越的黑龙江皮影戏 艺术特色。

如今的双城皮影戏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辉煌的时期之后,演出中很少有唱腔了,多半成了舞台剧的模式,专职艺人也越来越少。为了保护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已经征集并整理了一些珍贵的唱片等影音资料,保护和延续这种面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T1McY_BCKT1RCvBVdK.jpg

 

0541040852E8D7C46A0A4E4BD3F26FAC.jpg

 

64958PICDgn_1024.jpg

 

 

 

 

上一篇:【辽宁·传统音乐】普兰店鼓乐(国家级)

下一篇:【辽宁·传统音乐】建昌鼓乐(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