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那曲市
  【简介】
  西藏自治区第四批区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藏族的一种特色乐器——“鹰笛”,又称鹰骨笛子,“龟铃”,是由鹫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它是藏族地区的一项传统乐器,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它的音色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已经很难见到真正的鹰笛。在藏民族的心目当中,鹰是神鸟。传说中,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冲着太阳飞去,直到化为灰烬。因此,在地面上很难见到它的尸骨。不过,偶尔因为气候极端恶劣,雄鹰没能飞过雪山而被冻死,人们才会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上发现它们的尸骨。
  安多“鹰笛”的产生与完善
  经考古发现证实,安多地域早在数万年前就已有人类活动。
  在吐蕃王朝时期,安多已经有多处聚群点的畜牧业,有一定规模。几千年来,游牧民族在恶劣气候和大自然抗争中用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间传统音乐艺术,以她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粗狂奔放的旋律,遍布在那曲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鹰笛”是藏北游牧民群众从古至今相传下来的特殊而非常古老的乐器,是游牧民族长期与大自然界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中慢慢产生并逐步完善形成的。安多“鹰笛”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鹰笛演奏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传统音乐】藏族鹰笛艺术(拉萨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那若劳动歌舞(山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