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曲水“唐堆玛桑”习俗(拉萨市)
2021-01-15 17:04
【类别】民俗
【地区】拉萨市
【简介】
西藏自治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保护单位:拉萨市曲水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唐堆玛桑”是流行于曲水县才纳乡白堆村的一项民俗活动,是村民们预防自然灾害,保护农作物,以表演传统歌舞百谐的形式祈神防灾的习俗,每年藏历六月十五举行。
在白堆村,人们将这个习俗这样子过:
首先,将日子选在过望果节之前,也就是藏历六月十五日这一天。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是因为祖辈们觉得早于这一天或者晚于这一天,又或者当天下大雨的话,会导致整年的收成都不太好。
日子选好之后就要开始举行仪式了。这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像过藏历新年和望果节一样,纷纷穿上盛装,备上好吃好喝的,聚集到唐堆沟,自动找到自己的分组——白堆组(3、4组)和唐堆组(5、6、7、8组),静等仪式的开始。
人员就绪之后,就是正式对白谐了,当天白谐主要分为两场,即上午场和下午场。对白谐时,双方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分别登上各自组的山头,手里拿着藏刀开始对歌、对舞、对智慧、对协庆,而观众们则在各自的山脚下祈祷、点香、祭护法神奠。对白谐结束后,老人们回到自己的组里,接受人们的热烈欢迎。
据村里的老艺人讲,“唐堆玛桑”很早就有了,而且除文革期间一直保持到现在,是白堆村的一个传统民族习俗了。也据东噶尔大辞典这一文献记载,“唐堆玛桑”指的是当年玛桑九个兄弟为了显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就与人对歌、对舞、对智慧、对谐庆。
此次白堆村“唐堆玛桑”这一非遗项目的申请,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坚持贯彻落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并且该村工作队队长拉巴次仁发挥自身专长和职位优势,积极参与的结果。“唐堆玛桑”于今年3月份申请到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于11月份进入自治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最主要还是归功于白堆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拉巴次仁积极促使“唐堆玛桑”这一传统民族风俗的申遗成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受埋没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