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慈胜寺传说(焦作市)
2021-01-22 10:58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焦作市
【简介】
慈胜寺是佛家大院,始建于唐,修于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代,现在天王、大雄殿为元代建筑,山门为清代建筑,原占地面积为50000多平方米,现存10000多平方米,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元代建筑的艺术宝库”,有“三绝寺”(塑、画、匾)美誉,
该寺距温县城西北22公里,地处温、孟、沁三县市交界处,北面三里与范庄和三陵村为邻,东面三里是东小吴和西小吴村,西面与孟州市接壤,西北六里是沁阳市界,南面四里是祁村和宋村。
温庭筠游览慈胜寺
唐代末年,身居洛阳的的诗人温庭筠,到温地来寻根谒祖。他游过温泉后闻知城西四十余里处有卒座兴盛的慈胜寺,还有晋代帝王司马氏的祖陵三陵,决定前往乘兴一游。
温庭筠来到慈胜寺门前,见池潭色榭、杨柳飘拂、鱼游花放景观,立即被这庙前的秀丽风光所吸引:“没想到此处不靠山不靠水,还有这第幽静悠雅的胜景。”陪同他的乡老说:“飞卿(温庭筠字飞卿),覃怀之地胜过江南吗?”大家笑起来。
寺院方丈听说温飞卿来了,早已迎侯在山门前,急忙迎了上去:“欢迎公子游览游寺,老丈这里有礼了,阿弥佗佛!”
温庭筠:“方丈打扰了,听说家乡有贵刹,,香火旺盛,为民祈福,特来上香一览。请多多关照!”
众人寒喧着登上庙台,进了寺院,抬头望见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飞檐翘角,壮丽辉煌。方丈告诉他,殿内有通天柱和无梁殿之称,是两根中柱承托平梁,上置斗拱,二檐袱于中辅作上,是周围寺院中的上等杰作。
走进天王殿,侧立四大天王像,各个形状威武勇猛;中间是半佛躺的笑佛,大壮兴怀,慈善温和。温庭筠上过香拜了拜说:“出家人清静为怀,一切天下人间事物都装于肚子,我等应学习他的风范啊!各种各样的事都想开些。”
大家又来到大雄宝殿,风众僧正在念经,轻步上前上番叩拜,有小僧在侧敲响木鱼和铜钟。温庭荺抬头看了看正中端的释加牟尼佛主,惊讶地叹到:“好精致啊!人间万物,都能遵照货佛主教诲,无征战、无抢掠、无争执,该多好啊!”
老方丈随声道:“阿弥佗佛,此是我佛造化世上万物的最高境界啊!公子悟出此理,实为大善之贵人啊!”
众人又来到大殿后的两座宇处,登上了矗在高台的的清凉台,向南俯视金寺。山门西侧有钟鼓楼,中轴线上四座殿宇两侧各有配殿,不但整齐宏伟,而且庄严巍巍。东院各殿高低错落,是僧侣们的寝舍,西院僚舍数间和戏楼高立,是人们赶庙会的地方,西北寺院墙小有塔林数座,是埋葬僧丈的地方。整个寺院尤如一个佛国的世界,在云烟中散发出清香。
众父老乡亲掏出身上的银两,投入捐赠很箱中。温庭筠让随从献上二十两银子,表示自己的心意,然后告别方丈,向北面的三陵墓园驱东驶去,群鸟在空中盘舞,马儿发出嘶鸣。
穿过陵前的村庄,三痤高大的陵墓耸立在眼前,守陵的司马氏族人恭候的门前。温庭筠下东另入园中,见各陵高达二至三丈,周长七至八丈,禁不住道:“如此高大的陵丘,只有帝王之家都会封屯,常人不可以如此造葬的。”
守陵的司马氏说:“公子博达,我祖昂公乃殷王河内守,所以父子三人都有如此的规模。”
温庭筠又看起来了该地的风水,见济水从西北到此,又向东南而去,陵区形状是只凤凰,冲天而起,扶摇直上,又叹道:“济龙朝凤,必出王侯,难怪他的后代成为晋帝,实乃我河内之邦的骄傲自豪啊!”守陵人还告诉他,司马氏历代先祖的墓葬,该地无法容纳后,又在县西十里另建一处墓园,也同样是块风水宝地。
看罢陵区的山石竹木,已是黄昏时间,在夕阳的霞蔚中,陵区格外的妖娆。温庭筠诗兴大发,口中吟道:
“路分溪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黑,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绿落山厨静,塔下僧侣殿影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恥将兴废问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