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蚌埠石锁(蚌埠市)
2021-03-19 10:18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蚌埠市蚌山区
【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地提高,强身健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常常能看到在晨练或者健身交流的人。在这些健身的人群中,除去常见的锻炼方式,一些民间传统运动方式渐渐地活跃起来,石锁便是其中之一。
石锁,是用整块长方形大青石凿制而成的器械,因与我国早期的横闩铜锁相似而得名。有“东方大力士”运动的美誉。
相传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士兵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身体、强健体质。《隋书音乐志》中就有“夏壮扛鼎,取车轮,石臼,大瓮器等各于掌上玩弄之”的记载。明朝大将汤和等人常用石锁训练士兵。后流传于民间,在清道光年间盛行起来,逐渐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
淮河流域自古以来石锁运动盛行,特别是近代蚌埠开埠通航以后,大量淮河沿岸的人员涌入,码头、车站逐渐热闹了起来,尚武习俗在大量的码头装卸工人中传播开来,一时间习武成风,石锁就成了他们强身习武的主要运动器械。
上世纪蚌埠地区的石锁爱好者,常年坚持开展石锁运动,以沙林月老师为代表,在蚌埠体育场常年练习石锁。
进入21世纪以来,以杨军为代表的石锁项目专业人士进行收集整理,创编了一套石锁新动作。蚌埠石锁技艺在安徽省内独树一帜,蒙眼撂石锁等绝招更是令外地的石锁爱好者趋之若鹜。
2014年中央CCTV四套曾在淮河蚌埠中介绍了石锁运动表演,蚌埠石锁多次获得全国比赛的好成绩,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石锁运动是典型的抗阻型力量锻炼项目,能有效地促进握力、腕力、臂力及腰、腿部力量的提高。练习石锁不但可以增强力量,还能协调手、眼、身、步,达到全面的健身效果。
操练石锁花样变化无穷,倒游、架鹰、仙人过桥、骈马、贵妃敬酒、大鹏展翅都是非常经典的动作,用句行内话就是说:大锁练力,小锁练技,花锁练艺。
石锁表演讲究高、飘、正、稳、活。一是石锁本身的翻转运动;二是表演者的身形、步伐及腾挪、躲闪、抛接的技巧;三是多人表演时要默契配合。
在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下,石锁成为风靡一时的体育锻炼方式。承载着丰厚民族文化内涵的石锁,在强身健体的同时给人以健与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