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福州市

【简介】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近期公布,“福州方言八音”第一次有了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施文铃。

痴迷福州方言,出版八音字典。施文铃是鼓楼区国税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闽侯青口,小时候常在榕树下听评话。他说,福州评话中抑扬顿挫、音韵优美的序头,尤其让他着迷。他收集了不少评话手抄本,常向老一辈请教那些独特的方言字,30年前甚至花一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本康熙字典,只为追寻方言字的历史源头。

这一特别的兴趣爱好伴随了他参军、求学、转业、工作,在他的影响下,鼓楼区国税局还成立了福州传统文化研究小组。

在外人看来,他醉心的事其实挺枯燥:日复一日走街串巷访问老人,在故纸堆、老资料中反反复复校验传统福州话的拼读。

《戚林八音》的“诂八音”拼读方法,许多福州人早已淡忘。施文铃将明清时期的福州八音专书加以整理新编,一心要推出一部新的福州话字典。

在工作单位领导、闽都文化研究人士和一些老福州的支持下,2013年,施文铃编纂的《福州八音字典》出版了,全书30多万字,收录福州方言字9500多个。

感其“有心淑世而无所私求”,时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为这本书作序并推荐。

这本书虽有标价,但却无利可图,因为书店里卖不出几本,大部分用于赠阅。施文铃却乐在其中,他说,送出一本书就像送出了一颗小小的火种。


上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程式淮派八卦掌(蚌埠市)

下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武当赵堡太极拳(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