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中国网3月31日讯(宋得恩)“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3月30日,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德育处和美术组开展了“非遗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活动邀请中国风筝协会理事、四川省风筝协会副秘书长、风筝非遗传承人、“西南风筝王”邓静到校,进行“非遗进校园 童心扬蓝天”风筝专场主题讲座。


  “风筝,是一项集文化、艺术、军事和运动的项目……”讲座上,邓静讲解了中国传统风筝的知识。同学们了解到传统风筝共有扎、糊、绘、放四大技艺,分为软翅、硬翅、板子和长串。其造型逼真,画工细腻,扎工精巧;利用组装骨架,携带方便;起飞快、飞行稳,且多取材于市民喜闻乐见的虫、鱼、鸟、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同学们积极举手答问,兴趣盎然,对精美的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德育处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遗”、人人热爱“非遗”、人人学习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来源:中国网】


上一篇:【非遗动态】“非遗+扶贫”的湘西实践:苗绣让“让妈妈回家”

下一篇:【民间文学】七星渠的传说(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