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中卫市
【简介】
  七星渠位于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下游,自中卫市沙坡头区申滩村黄河右岸取水,绕香山北麓,由西向东至中宁县新堡,改由西南向东北止于牛首山西南,全长120.6千米。七星渠东西横穿于宁夏卫宁平原和中部干旱带交界的重要节点上,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其经过延伸、整治和提灌后,发展成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固海、红寺堡、固海扩灌三大扬水灌区的命脉,使宁夏自流与扬水灌区绿连一体,相映生辉。
  七星渠得名,相传因渠口有泉七眼,又说渠口居柳青、贴渠、大滩、李滩、孔滩、田滩等六渠之首,形若七星而得名。七星渠名称最早见于明《宣德宁夏志》。
  与宁夏境内其他古灌渠相比,七星渠呈现出更为浓厚的历史人文色彩,从七星渠名称的由来、最早的渠道开挖,到历代治水、经济发展,一系列传说故事与其相生相伴,造就了这条古渠流淌千年的人文风貌。
  七星渠边的故事包括“白马拉缰”“星渠柳翠”等神话传说,“羚羊寺传说”“羚羊夹渠的传说”“国朝岁贡风波”等史事传说,“钮道台跳黄河”“王道烈告倒山河”等人物传说。这些传说故事描述了灌区人民趋利避害、改造水利、人水和谐的画卷,充满自然和民俗风貌。有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甚至出现多个版本。比如反映七星渠开凿之初的传说故事“白马拉缰”,目前就有3个版本。择其一:
  古时候,宁安地区的老百姓要修一条渠引水灌溉,便从中卫县的马滩开渠口,经泉眼山过恩和、鸣沙到彰恩堡,但是这条渠今年挖好了,来年不是被沙子压了,就是被泥淤了,或是被山水冲垮了,总是修不成,老百姓受了大苦又种不上庄稼,真是“苦苦菜拌黄连”,日子难过得很。这年又到开春,百姓建议再来修渠,于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同上渠上,可渠怎么走向,仍是个大问题。一天夜里,群众选出来的渠官做了个梦,梦见一匹白马拖着缰绳从南山边走来,走的路线和天上的北斗七星形状相似,他有些奇怪。第二天天一亮,他到山边一看,果然有一条时现时隐的绳印,于是他指挥民工按照绳印挖渠,渠挖好后,果然畅通无阻,解决了种庄稼淌水的问题,并在白马隐去的地方修了一个寺,叫白马寺,纪念白马的功劳,把渠叫做七星渠,意思是像天上的北斗星那样给老百姓指引方向,带来好处。

上一篇:【非遗动态】“非遗”文化进校园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附小“放飞”童心

下一篇:【传统技艺】陶瓷烧制技艺(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