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二人台(包头市)传承人:丁月善
2021-04-05 11:31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包头市
【简介】
二人台是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的二人台,萌芽于200多年前,形成于150多年前。由于二人台这种艺术形式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民间代代相传,一直传唱至今,成为土默特右旗大地上一枝盛开的民间文化艺术奇葩,表现出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影响力。
二人台的表演有角色的划分,有小丑、小旦两人。音乐分为两部分,唱腔和牌子曲。唱腔表演分带鞭戏,硬码戏和对唱三大类。第一种是载歌载舞、渲染红火热闹氛围的“带鞭戏”,也叫“火炮曲子”,表演有道具,如丑角常使用霸王鞭、旦角多使用扇子、手绢等;第二种是以说唱表演为主的“文戏”,“硬码戏”,注重基本功,唱、做、念;对唱由二人交替演唱。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子曲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演奏乐器有:四胡、笛子(枚)、扬琴,民间称为“三大件”,后陆续增加了梆子、四块瓦、笙、三弦、手锣等等乐器。二人台传统演出的曲目有120多个,二人台牌子曲曲目有90多个,经常演出的有80余个。主要传统剧目曲目有:《走西口》、《打樱桃》、《水刮西包头》、《打金钱》、《五哥放羊》、《挂红灯》、《牧牛》、《惊五更》、《八板》、《八音杭盖》、《绣荷包》、《巫山顶》、《黄鹰亮翅》等等。
主要代表性传承人有白云龙、高玉正、张文华、付天才、丁月善、郭掌蛇等。
传承人姓名:丁月善,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58.01,从艺年限47年。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保护单位:土默特右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