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科尔沁民歌剧(兴安盟)传承人:呼格吉乐图
2021-04-05 11:55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兴安盟
【简介】
科尔沁叙事民歌简称“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代代相传的一种叙事民歌,主要流布于内蒙古大草原东部的科尔沁草原。蒙古叙事民歌始见于元代,其中最着名的有《阿莱钦布歌》、《鹿羔之歌》等作品。但其后漫长的历史阶段中,蒙古叙事民歌特别是长篇叙事民歌几近绝迹。直至清末民初,这一风格瑰奇的民族艺术样式才在科尔沁草原得到空前发展,其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科尔沁叙事民歌节奏明快,内容贴近生活,通常以短小精致的音乐段落反复咏唱长篇歌词,而以四胡、三弦、扬琴、马头琴、潮尔等乐器伴奏。其曲调特色鲜明,往往运用丰富的变化音、离调、转调、调式交替等技法,使旋律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民歌风格产生明显区别。科尔沁叙事民歌基本都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常以男女情爱、思乡思亲和英雄传奇为表现内容,歌词篇幅一般比其他地区的民歌长很多,有十几首民歌演唱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张王之歌》甚至达到24小时以上。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代表曲目有《嘎达梅林》、《达那巴拉》、《韩秀英》、《陶格套呼》、《扎那巴拉吉尼玛》等。 科尔沁叙事民歌是草原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融合的产物,它印证了科尔沁草原人民从游牧文明向农业文明过渡的历史进程,显现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具有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尔沁叙事民歌正逐渐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濒临消亡,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传承人姓名:呼格吉乐图,性别:男,民族:蒙古族,出生年月:1959.02,从艺年限41年。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保护单位: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