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什川灯火

【项目类别】民俗

【项目地区】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

【项目级别】省级

【项目批准时间】2017年10月18日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项目简介】

在年节,古人喜欢把祭祀社神和火神混在一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健康幸福。《风俗通》:“百日之劳,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祈于天,祷于地,也期吉也。”因此,社火就是先民通过祭祀土神、火神实现美好愿望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在甘肃,民间流传着“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怎过年”的说法。每逢春节,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五,什川社火都以铿锵有力的鼓声和摇曳闪烁的花灯为主调,带着最原始的烛火和天地大音,穿梭在偌大的村庄。什川的社火一般是在正月十一或者十二晚上正式开始,灯火锣鼓,是社火的前锋。晚上玩社火,什川人又习惯叫出灯火,也叫锣鼓扫街。所谓扫街,就是每个村的锣鼓灯火队,要把本村的大街小巷通通转上一遍,让那璀璨的灯火照亮村子的每条街巷;用震天动地的太平鼓声响彻村子的每个角落。寓意光明驱走黑暗,鼓声涤荡污浊,天地人心皆因此得到净化与震撼。什川彩灯(灯火),常见的有红纱灯,宫灯,荷花灯,西瓜灯,竹马灯,鲤鱼灯,生肖灯等等。

什川花灯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扎裱之法,所用光源依然是蜡烛。正像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描述的一样,一年一岁的春节在灯火通明、爆竹声声中降临,它来得那么安静,像害羞而又胆怯的春姑娘一样在人不知不觉中走来;它又来得那么汹涌,像雷公电母下凡,所到之处炮声密集,震耳欲聋。在这场盛大的欢喜之中,重要的是灯火,它本是走在社火队最前面的,因为它要照亮前程,偏偏那鼓声抑制不住,一通击打,声音响彻整个村镇。此时此刻,仿佛时光穿越,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站在新年的河畔由衷地发出“逝者如斯夫,而不舍昼夜”的感慨!

什川灯火是甘肃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区是兰州市皋兰县,保护单位是皋兰县文化艺术发展局。





【项目照片】

ed90f21f2dde39abbc2fab9fa355ce6e.png

上一篇:【传统美术】麦秆画工艺(大庆市)传承人:叶紫

下一篇:【民俗】狮子登杆(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