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酒泉市)
2021-04-15 09:51
【类别】民俗
【地区】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简介】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意为“娱乐、游戏”,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肃北县是我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那达慕”是肃北县每年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摔跤、赛马或射箭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摔跤、赛马、射箭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
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搏克(摔跤)
搏克(摔跤)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之一,也是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摔跤时,选手上身穿着牛皮制作的宽腰带紧身摔跤衣,下身穿宽大的摔跤裤和皮靴。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偶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凝重华贵的威严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蒙古族的摔跤有着其明显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人数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着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每一位蒙古人都以拥有一匹肥膘体壮的好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人民的绝技,并且,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三技之一赛马的参与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赛马是令人神往、扣人心弦的项目之一。骑手们身着蒙古袍,脚蹬马靴,头上扎着彩巾,腰间缠着艳丽的色带,英姿勃发,骑着心爱的骏马,排列在起点线上。令枪一响,如同离弦的箭,向前飞奔,赛场顿时便沸腾起来。当第一匹马冲过终点的时候,人们就会立刻唱起优美的赞歌。
射箭
蒙古族那达慕射箭比赛分“立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射箭的场面非常壮观。射手在颠簸的马背上拿弓、抽箭、搭箭、发箭,一马三箭要在规定的跑道上射完,如射不完是很不光彩的。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射箭的场面非常壮观。射手在颠簸的马背上拿弓、抽箭、搭箭、发箭,一马三箭要在规定的跑道上射完,如射不完是很不光彩的。射箭也有不同的方式:
立射:立射即站立射靶,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彭大雅《黑鞑事略》云:”其步射,则八字立脚,步阔而腰蹲,故能有力而穿扎。”步呈八字,重力在下,弓的弹力与人的弹力相和谐,故能射中。
骑射:骑射即跑马射箭。《黑挞事略》云:”凡其奔骤也,趾立而不坐,故力在跗者八九,而在髀者一二,疾如飙至,劲如山压,左旋右折如飞翼,故能左顾而右射,不特抹秋而已。”蒙古族骑马多直乘鞍上,无拱背坐马之势,因而疾驰如飞,左顾右射。
远射:据雕刻于1225年的《也松歌碑文》:”成吉思汗在征服花刺子模后,在布哈萨朱亥地方召集众诺彦们开了(庆典)盛会,也松歌把箭射出弓335度的距离。”即成吉思汗的侄子也松歌射出了500米之远。远射比赛在古代曾受到推崇。
在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上,人们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力和美,尽情地抒发爱与追求,真正表现出了对勇敢与怯懦较量的认识,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举办那达慕大会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盛举,也是广大蒙古族同胞相互沟通、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通过有意识的引导、鼓励,那达慕已经成为富有蒙古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它不仅反映了肃北蒙古族浓郁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那达慕”大会表现了对祖先的怀念,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对继承和保护各种民间舞蹈、民族服饰、传统文化、体育表演、风俗民情等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