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俗
  【地区】大庆市
  【简介】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内蒙古各地都有敖包祭祀,人们通过这种方式传承着古老的祭祀文化,近年来,祭敖包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相关的民族文化也被更多人熟知,甚至成为游人瞩目的草原盛事,得到国内外的关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意为堆子。
  蒙古族祭祀敖包并崇拜有加,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
  关于“敖包”由来,在民间却流传着另一个动人的传说。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
 

上一篇:【曲艺】站人大鼓书(大庆市)

下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查拳(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