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鹰爪拳(佛山鹰爪拳)(佛山市)
2021-04-15 13:49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广东省佛山市
【简介】
鹰爪拳又称鹰爪翻子拳、鹰爪派、鹰爪派翻子门等,相传创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誉为英雄之拳。鹰爪拳是岳氏散手和翻子拳有机融合发展而成的以“鹰爪”手形为显著特点的传统北派拳种,进则急如闪电,退则快如飘风,发劲刚柔相济,技法自成一家。
鹰爪拳发源于河北保定雄县,20世纪20年代初经精武体育会组织传入佛山,在佛山传承近百年,是较早传入佛山的北方拳种之一。在佛山武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佛山“北拳南传”武术史的重要见证,被称为佛山“北拳南传”武术史的活化石。
民国年间,李佩弦、黄佰祥等多名佛山人先后在上海精武总会学习鹰爪拳,他们艺成后分别返回佛山传艺。1921年佛山精武体育会成立,1923年7月,李佩弦受上海精武体育会委派回佛山任国操部主任,在会内教授鹰爪拳。1926年11月,鹰爪拳外省籍拳师刘法孟(1902年~1964年)来佛山精武体育会传授鹰爪拳。“鹰爪派的刘法孟老师技击高深,鹰爪拳术亦深受会员倾慕,随刘法孟学艺的会员人数极多。”刘法孟的到来,将鹰爪拳在佛山的传播推向一个新高潮,同时也是佛山鹰爪拳重要传播者。当时佛山武风极盛,但教授鹰爪拳唯此一家,所以学员众多,技成出身的有蔡丽秋、苏宝朝、杨荣耀、唐文伍等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更被派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传授鹰爪拳。
此后刘法孟赴香港、江门等地教授拳术,并于1933年步入军旅生涯。1939年,日军占领广州后,企图进犯曲江。粤北前线各处战况非常激烈,敌机轮番轰炸。此时刘法孟毅然把香港的馆务结业,赶赴韶关前线,在军中组织大刀队,与日寇进行近身肉搏,奋勇杀敌,屡建奇功。在一次突击战上,晚上的粤北山林伸手不见五指,在突袭敌人的时候根本分不清对方是战友还是敌人,于是,刘法孟下令所有敢死队员将上衣脱去,手持大刀,在山林丛中摸爬,只要摸着对方有衣服的,就猛砍。就这样,在这次突击战上,刘法孟的部队杀敌无数,立下大功。1948年,佛山精武体育会积极恢复会务,刘法孟再次回到佛山精武体育会任总干事和鹰爪拳教练。2012年,刘法孟、李佩弦徒弟、佛山著名鹰爪拳名家曾坤等人发起创办佛山市武术协会鹰爪拳会,多方联络同门,积极搭建平台,使得鹰爪拳在佛山的传承发展焕发生机。2015年、2017年佛山鹰爪拳先后入选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鹰爪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体系又非常庞大的拳种。除了鹰爪拳的“三大绝技”,连拳、行拳、梨花枪(六合枪)外,仅著名的大型演练拳术套路就有‘八大套’,包括罗汉拳、大雄拳、八面捶、八步捶、雁行拳和五花豹等。还有其他拳术套路,以及长、短、软、双器械套路和单练、对练套路。在佛山曾研习过的鹰爪套路有鹰爪功、五十路连拳、十路行拳、八步拳等44种拳技。鹰爪拳属于象形取意的一种拳术。因鹰为凶猛禽类、其性猛,其爪锐,运用爪力快如箭离弦,牢如钉入木。它的特征可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出手有拳掌打,回手用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特点是快、翻、变、连、抓五字,突出的是翻和抓两字。北派的拳术讲究拳、掌、钩的主要手法,但是鹰爪拳多了‘爪’,这个手形是鹰爪的特点,在锻炼鹰爪拳的时候,天天都要锻炼‘爪’和手指的力量。在练鹰爪拳的过程中,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所谓十指连心,天天这样锻炼指力来练鹰爪的力量,相应地对应人的五脏六腑,起到较好的锻炼。
此外,传统功夫的锻炼讲究身眼手法步,而鹰爪拳出拳的时候整个精神都聚集于眼,用眼神表达形态,每天反复练习对眼睛和思维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除了传统的技击之外,鹰爪拳还是一门养生功夫,存在着养生的意义。“传统功夫和养生的结合自古以来就有,所谓武医同源,武术界崇尚自然医学,用练功、物理的调节、锻炼等辅助治疗来达到身体平衡。”许凤金说。鹰爪拳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力。鹰爪拳一路流传下来,强调的是基本功的练习,如鹰爪百把功,要求练习者每天坚持练100遍,还有十路行拳和五十路连拳等基础套路的练习,基础套路打得好、有节奏感,这样练鹰爪拳的其他套路时就会更容易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