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俗

【地区】山东省聊城市

【简介】


撒河灯是一种别具特色的中国民俗活动,起源于山东省东阿县的刘集镇位山村。在历史上,撒河灯是当时船上商人和船工的一种祈求平安的方式,这种习惯被当地居民效仿并逐渐流传普及开来,慢慢就演变成今天具有欣赏性、喜庆性、娱乐性、参与性较强的一种民间庆典活动。这一活动主要分布于东阿县境内黄河岸边,流传于泰安、阳谷、河南等地。


刘集镇位山村位于东阿县的西南端黄河岸边,“山东位山引黄闸”、“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都座落于位山村,聊位公路直通位山大型浮桥,是鲁西平原上的水旱交通主要枢纽,交通便利。作为一种中国民俗文化,位山村民撒河灯的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古济水古道)(山东黄河志记载)由位山村穿过,黄河改道以来,淳朴勤劳的位山村民由于长期生活在黄河岸边,并在水上经营着摆渡运输的行业,所以对黄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视河水中的稀奇动物为神灵。为祈求河神保佑平安,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幸福。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在船上摆香案,在黄河里撒彩灯祭奠河神,以表达对河神的敬仰。据《东阿县志》、《解氏族谱》、《山东黄河志》记载,撒河灯习俗源于清咸丰10年,后延续于同治、光绪、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撒河灯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始终处在变迁的过程中。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地消失演进,始终适应并引导着人们的生活需要。撒河灯这一古老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几年来,位山村又铺建了特大黄河浮桥,天堑变通途,经济收入连年提高,对撒河灯的习俗也更舍得花钱,制作的河灯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美观,大者近米,小者约10厘米,大小不一。其作品有《鱼跃龙门灯》、《夫妻恩爱灯》、《三阳开泰灯》、《六业兴旺灯》等,这些作品构思巧妙,形状各异。灯纸的颜色也有过去的色种单调发展到有深蓝、草绿、杏黄、大红、茄紫等多种颜色,五光十色,应有尽有。每到元宵节“撒河灯”时,来自四面八方,观灯的人们成千上万,黄河两岸人山人海,数千只彩灯在礼炮、烟花的伴随下顺水向远方飘流,黄河上空炮声震耳、烟花满天,河面上彩灯辉煌,甚为壮观。黄河与彩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观灯的恋人们,两人相依相偎祈求婚姻美满幸福,像河灯一样美丽多姿。

上一篇:【曲艺】林浦安南伬(福州市)传承人:林仁桂

下一篇:【民俗】祈梦习俗(福州市)传承人:谢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