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飞白书(聊城市)
2021-04-26 09:1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山东省聊城市
【简介】
飞白书”,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别有一番风韵。这种特殊的书体,是东汉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
蔡邕,就是汉末著名诗人蔡琰,即蔡文姬的父亲。他不仅是位文学家,而且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他写的隶书,结构严谨,点画有俯有仰,富于变化,素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美誉。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皇帝曾诸他与当时几个著名书法家,把儒家经典—“六经”文字写在石板上,立在当时的国家高等学府—太学门前,以供天下人学习参考。
有一次,蔡邕遵照皇帝的命令,写作《圣皇篇》一文,文章写好后,按照当时的规定,由他亲自送到当时的皇宫图书馆—鸿都门。不巧,这一天鸿都门正好修理内部,大红的宫门紧紧地关着。只见一个工匠,用笤帚蘸着石灰水刷宫墙。由于答帚太大,石灰水又很浓,所以刷完的墙一道黑一道白的,看上去很不舒服。蔡邕此时由于进不了鸿都门,便伫立门下,观察良久。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似的,快步朝家走去。回到家里,他赶紧找来一些竹子,劈成细细的条条,仿照答帚的式样,绑在一起,做成了一支扁形的竹笔。然后饱蘸浓墨,运笔时速度又较快,经过几次刻怠练习,终于创造出这种点画中有一丝一条的露白的书体——“飞白书”。
后来,这种书体曾一度极为盛行。尤其是当时的一些宫门的匾额题字,均采用此体。时至今日,这种书体仍为许多书法名家所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