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扎赉特服饰(兴安盟)
2021-05-09 11:10
【类别】民俗
【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简介】
扎赉特,是十六世纪中叶嫩科尔沁属部,部名源自古老的蒙古部落札剌亦儿(又译押剌伊而、札剌儿、札剌)。札剌儿部曾是人数众多的部落, 扎赉特服饰是游牧时期蒙古札剌亦儿(今扎赉特)部落文化的产物。
扎赉特部落女子蒙古袍:年轻人多以粉红色、淡蓝色、绿色的丝绸、缎、士绫布为面料,中老年人喜欢紫色。根据四季变化,分单袍、夹袍、棉袍、皮袍,冬夏季式样相同。单袍,蓝色居多,中老年人穿紫色的较多。立领,右衽,贴身穿着,整体修长,袖子纤细,除了夏天穿之外,有的还用来做衬袍。夹袍有两种装饰。一种是高领,袍长及靴面,宽下摆,宽袖口,领角和襟角呈圆形。有六寸宽的白色上挽袖口,刺绣以大朵的芍药花,袖口边缘沿两道两色库锦边。领圈和下摆、大襟里外缘镶两道库锦边,中间五指宽黑色宽边上刺绣杏花、芍药花。另一种是领圈、袖口分别镶一指宽和三指宽的两道边,边与边之间有间隔。姑娘穿长袍时束腰带,以彩绸系腰,右侧打结垂穗子。已婚妇女穿坎肩不束腰带。棉袍袖口和大襟大多装饰绣花边。吊面皮袍用布或绸子做面,用貂皮、棕色或黑色羔羊皮镶边。
扎赉特部落男子蒙古袍:以蓝色和深蓝色、棕色为主调,多采用丝绸、素花缎、布、士绫布为面料。根据季节变化,有单袍、夹袍、皮袍,冬夏季服饰式样相同。单袍蓝色居多,立领,右衽,下摆两侧开裾,袖子宽阔,领口和领座、大襟之缘镶一指宽的库锦边。夹袍,高立领,下摆肥大,两侧开裾,袖子宽阔,领口和领座、大襟之缘镶两指宽的库锦单边,内缘再加缝一道水线。男子穿长袍时束腰带,以四米长的布或丝绸做腰带,以橘黄、浅绿色为多。吊面皮袍,白板羊皮袍。吊面皮袍有绸面或布面。白板羊皮袍,当地俗称大皮袄,对襟,领子可翻起,有布或皮子系带。
扎赉特部落女子头饰由银头箍、额带、扁方、簪、钗、步摇、辫筒、耳坠组成,属于簪钗组合式结构。有金、银或铜、烧蓝等几种,镶嵌以红珊瑚和绿松石。银头箍,弧形镂空,形态婉转曲折,长二十厘米,宽六厘米,花丝盘绕成缠枝纹。箍的下端垂有二十个叶形坠子,两鬓各垂二十厘米长的银索链,一般戴在颅顶上端。额带是一条宽五厘米,长约三十三厘米的青布垫带,上钉缀着三至八排红珊瑚,正中有嵌蝴蝶、盘肠银牌的,有装饰条形绿松石的,上镶红珊瑚。两侧对称缀长方形绿松石或绿松石元宝。扁方,一大一小,一横两竖,一侧设有塔型圆轴。横的扁平一字型,十七厘米长,竖的雏形,面上装饰深红、翠绿、深蓝、浅蓝珐琅彩花草、缠枝纹。簪,有银镶红珊瑚圆头簪、银缠枝纹耳挖簪、银凤簪、银梅花托簪,针挺。钗,有牡丹纹头钗、银点翠钿花头钗。步摇,有银红珊瑚鹿角头步摇。辫筒,长六厘米,空心,两侧银包边,中间外裹小粒红珊瑚。耳坠,钩形耳挂上缀花卉银托,垂红珊瑚坠子,每侧两至三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