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流光溢彩 精妙无双 90余项非遗项目齐聚淮安里运河
2021-05-29 11:24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揭幕
中宏网江苏5月28日电(通讯员 王磊 赵娜 记者 张瑜英)5月28日晚,淮安里运河畔流光溢彩,热闹非凡,一场非遗盛宴在这里开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正式揭幕,精彩的红色经典戏剧展演、90余项大运河城市非遗项目和作品展示,铺呈淮安里运河之夏的瑰丽画卷。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淮安市领导等共同为活动揭幕。
“淮安将继续与各兄弟市一道,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淮安市市长陈之常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淮安作为大运河沿线最具代表性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聚焦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大运河办”实体机构,系统梳理发掘漕运、河工、西游记、戏曲等特色文化资源,精心谋划构筑大运河“百里画廊”,重点实施河下古镇历史街区、里运河文化长廊等精品文化工程,加快推进中国水工科技馆、板闸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倾力打造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淮安样板”。
“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名单发布
红色经典戏剧展演献礼建党100周年
开幕式上,首批25个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名单揭开神秘面纱,非遗进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非遗进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等江苏省25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名单正式发布。
据介绍,“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是指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此次非遗展是淮安市联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首次提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概念。
同时,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运河办、省教育厅、省文旅厅指导,南京博物院历时一年编写的《大运河的故事》丛书正式首发发行。
随后,一曲《运河颂》拉开“里运河之夏”——红色经典戏剧展演的序幕,歌剧《江姐·绣红旗》、京剧《红灯记·光辉照儿勇向前》、越剧《忠魂曲·记得当年清水塘》等大运河沿线传统戏剧红色经典唱段轮番开演,集中展现了大运河传统戏剧项目保护传承成果,以经典的戏曲旋律、浓郁的爱国情怀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齐聚运河沿8省27市90余项非遗项目
“2021江苏非遗购物节”同步启动
本次非遗展齐聚了运河沿线8省27市90余项非遗项目,突出“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的设计思路,创新采取不拘于“时间、空间、形式”的非遗进景区模式,融合开展线上线下产品展销联动,精心打造了红色经典戏剧展演、运河百工坊、大师工作室、运河好味道、运河小梨园、非遗体验区等10余个活动板块。
展会现场,“运河百工坊”萃集彩塑京剧脸谱、宋锦织造技艺、徐州香包等30余项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工艺精华。“大师工作室”则有大运河沿线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天津泥人张、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南京剪纸等10项国家级、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亮绝活、展手艺。“运河小梨园”以戏剧形式向游客与观众呈现精巧短小的节目。
在展会的“口福十八碗”板块,集中淮安盖浇面、扬州共和春小吃、南京绿柳居素食等江苏省地方风味小吃。“运河好味道”则集中展销大运河沿线传统美食,德州扒鸡、河间驴肉火烧、淮安钦工肉圆等,让游客一站式尝遍运河美食。
在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工艺展点,展点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第3次参加非遗展。“通过这种非遗展,将非遗技艺都聚集在一起集中展示、大力弘扬,不管是对非遗文化本身,还是对我们自己产品的销量、企业品牌的宣传都非常有帮助。”
罗金桂是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他的面塑作品在全国各烹饪大赛、食品雕刻大赛中屡获大奖。“非遗展给了我们传统技艺人展示的平台。传统技艺在传承上会有点困难,通过非遗展等平台,年轻人对我们传统技艺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愿意去接触。”现在,罗金桂的面塑已经不仅仅是摆在餐桌上的食品,更能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精品,通过特殊处理,保存到几十年以上。
据悉,本次活动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将持续至5月30日。活动同时,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淮安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联合主办的“2021江苏非遗购物节”同步启动,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线下展销展演的同时,线上协调阿里巴巴等6家电商平台,遴选我省200余家店铺非遗产品参加“非遗购物节”线上销售,提高非遗产品购买力。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揭幕
中宏网江苏5月28日电(通讯员 王磊 赵娜 记者 张瑜英)5月28日晚,淮安里运河畔流光溢彩,热闹非凡,一场非遗盛宴在这里开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正式揭幕,精彩的红色经典戏剧展演、90余项大运河城市非遗项目和作品展示,铺呈淮安里运河之夏的瑰丽画卷。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淮安市领导等共同为活动揭幕。
“淮安将继续与各兄弟市一道,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淮安市市长陈之常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淮安作为大运河沿线最具代表性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聚焦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大运河办”实体机构,系统梳理发掘漕运、河工、西游记、戏曲等特色文化资源,精心谋划构筑大运河“百里画廊”,重点实施河下古镇历史街区、里运河文化长廊等精品文化工程,加快推进中国水工科技馆、板闸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倾力打造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淮安样板”。
“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名单发布
红色经典戏剧展演献礼建党100周年
开幕式上,首批25个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名单揭开神秘面纱,非遗进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非遗进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等江苏省25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名单正式发布。
据介绍,“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是指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此次非遗展是淮安市联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首次提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概念。
同时,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运河办、省教育厅、省文旅厅指导,南京博物院历时一年编写的《大运河的故事》丛书正式首发发行。
随后,一曲《运河颂》拉开“里运河之夏”——红色经典戏剧展演的序幕,歌剧《江姐·绣红旗》、京剧《红灯记·光辉照儿勇向前》、越剧《忠魂曲·记得当年清水塘》等大运河沿线传统戏剧红色经典唱段轮番开演,集中展现了大运河传统戏剧项目保护传承成果,以经典的戏曲旋律、浓郁的爱国情怀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齐聚运河沿8省27市90余项非遗项目
“2021江苏非遗购物节”同步启动
本次非遗展齐聚了运河沿线8省27市90余项非遗项目,突出“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的设计思路,创新采取不拘于“时间、空间、形式”的非遗进景区模式,融合开展线上线下产品展销联动,精心打造了红色经典戏剧展演、运河百工坊、大师工作室、运河好味道、运河小梨园、非遗体验区等10余个活动板块。
展会现场,“运河百工坊”萃集彩塑京剧脸谱、宋锦织造技艺、徐州香包等30余项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工艺精华。“大师工作室”则有大运河沿线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天津泥人张、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南京剪纸等10项国家级、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亮绝活、展手艺。“运河小梨园”以戏剧形式向游客与观众呈现精巧短小的节目。
在展会的“口福十八碗”板块,集中淮安盖浇面、扬州共和春小吃、南京绿柳居素食等江苏省地方风味小吃。“运河好味道”则集中展销大运河沿线传统美食,德州扒鸡、河间驴肉火烧、淮安钦工肉圆等,让游客一站式尝遍运河美食。
在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工艺展点,展点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第3次参加非遗展。“通过这种非遗展,将非遗技艺都聚集在一起集中展示、大力弘扬,不管是对非遗文化本身,还是对我们自己产品的销量、企业品牌的宣传都非常有帮助。”
罗金桂是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他的面塑作品在全国各烹饪大赛、食品雕刻大赛中屡获大奖。“非遗展给了我们传统技艺人展示的平台。传统技艺在传承上会有点困难,通过非遗展等平台,年轻人对我们传统技艺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愿意去接触。”现在,罗金桂的面塑已经不仅仅是摆在餐桌上的食品,更能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精品,通过特殊处理,保存到几十年以上。
据悉,本次活动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将持续至5月30日。活动同时,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淮安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联合主办的“2021江苏非遗购物节”同步启动,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线下展销展演的同时,线上协调阿里巴巴等6家电商平台,遴选我省200余家店铺非遗产品参加“非遗购物节”线上销售,提高非遗产品购买力。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