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焦丙与焦溪的传说(常州市)
2021-07-13 09:24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常州市
【简介】
焦溪,武、澄交界处的武进名镇。焦丙,名不见经传,是个樵夫,江阴西门外虞门桥人。
元末战乱,焦丙流落凤阳,与朱元璋为少年朋友,摔打滚爬,意气相投。后来听说母亲有病,急急赶回家乡。自此与母亲相依为命,焦丙仍然打柴为生,孝顺老母,粗茶淡饭,倒也平安无事。
却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忽然想起焦丙来了,就传旨催焦丙进京。江阴知县奉旨后,亲自出马赶到焦家破屋,像拜见皇亲国戚那样,打躬作揖,说上一大堆奉承话。焦丙出于无奈,拜别慈母,随着知县进京去了。
朱元璋听说焦丙到来,也感到繁文缛节拘束,就于当晚在后宫便服相见。而焦丙更加不安,如坐针毡,不敢放肆。朱皇帝在笑谈中说:我封你千户侯,让你也享受荣华富贵。焦丙不敢推辞,只得叩头谢恩。第二天,朱皇帝忙着朝廷大事,忘记了焦丙。第三天,焦丙更加坐立不安,决定连夜出走。焦丙写下奏折,略称:“兹因老母在堂,当以孝道为先。即刻启程返乡,未及陛辞,赦臣死罪。”不告而别,挂印(千户侯印)而去,雇舟回家了。
焦丙怕朱皇帝怪罪,性命难保。于是回家背着老母,连夜弃家出走。越过舜山,来到武进境内,找一个僻静的三家村隐居下来,以当塾师为生,孝顺老母,深受群众爱戴,三家村也被称为“焦塾”。朱元璋知道他淡泊名利,是个孝子,再也没有找他。
焦丙亡故后,村边建有焦先生墓,墓侧有亭,名曰“焦亭”。解放前,亭圮墓在,后来连墓也没有了。焦塾在清末讹为焦垫,民国初年由焦垫改称焦店。当地歇后语,“火烧排门——焦店”,焦店在军阀混乱与日军侵占时两次被焚,当地居民为避火讳,改称焦溪,其名即由焦丙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