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民歌(靖江民歌)(泰州市)
2024-10-22 14:34
【项目名称】民歌(靖江民歌)
【项目类别】传统音乐
【项目地区】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
【项目级别】省级
【项目保护单位】靖江市文化馆
【项目批准时间】2023年11月3日民歌(靖江民歌)被列入江苏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靖江曾是长江中的一个孤岛,早期先民从江南和江淮带来不少民间文艺,在靖江一直流传,它是靖江民间文艺的基础。
流传在老岸地区的《靖江讲经》唱腔也是宋末元初苏南移民带来的几种宣卷的演唱形式,其中演唱的好多腔调与至今流传在苏南宣卷的唱腔相似,以致后来发展起来的苏州评弹,在调式和节奏上有很多相近之处。这大概是由于靖江原是江中孤岛,交通闭塞的缘故。今天在“靖江讲经”唱腔曲调中仍可以找到苏州评弹的影子。
靖江南部的沙州地区是冲积平原,来自江淮的遗民,带来了“以歌为教”的“唱凤凰”,及以鼓乐为伴奏的祭祀和喜庆用的《龙灯舞》《小狮子舞》等,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成了靖江独特的民间歌曲和舞蹈。
靖江民歌《打豆号子》和民间歌舞《荡湖船》也是靖江特有的。解放军渡江前,由我省著名音乐家程茹辛和他的战友们记录下来,并把这古老的地方文艺形式带到了大江南北,成为华东地区老少皆喜的民间文艺形式。
靖江民歌形式和音调丰富多彩,内容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渔歌及民间歌舞曲、说唱曲,形式齐全。从调式上说有宫调式、徵调式,还有江淮地区民歌见不到的、苏南民歌中存在的羽调式。在节拍、节奏上还出现了三拍子的民歌。曲式结构上有“上下句”,有“起、承、转、合”的单乐段,还有吴歌式的多乐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