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金州皮艺(大连市)传承人:刘勇
2024-11-09 10:11
【项目名称】金州皮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地区】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
【项目级别】市级
【项目保护单位】
【项目批准时间】2020年5月28日被列入大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金州地区手工皮艺制作起源于公元14世纪,清朝年间,皮艺加工业十分发达。到1930年,金州就有联友、鼎隆、陈氏皮铺、孙氏皮铺、周氏皮铺、孙皮铺、福聚昌、宝盛昌、天生利等十多家以加工经营皮艺制品为主的商铺。 孙氏皮铺在金州很有名望,皮普掌柜孙皮匠雇郭振铎为学徒伙计,由于郭振铎为人忠厚老实、勤奋好学,手艺越来越好,受到掌柜青睐,很快成为孙氏皮铺皮具制作的大师傅。孙掌柜也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郭振铎,并将孙氏皮铺交给了郭振铎。后来,郭振铎将这一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大儿子郭景顺。由于常年战乱,孙氏皮铺也逐渐走向衰落。解放后,郭景顺进入金州皮革厂,成为皮革厂的技术指导。郭靖顺的外甥刘勇小时候对皮具和皮件产生兴趣,后来在舅舅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掌握皮具制作技术。1995年,舅舅郭景顺因病去世,刘勇就成了这门手艺的唯一传承人,刘勇将传统皮雕工艺广泛用于皮具装饰,将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皮具制作完美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皮具作品,让古老的皮革艺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金州皮艺制作工序大概包括:选取上乘的牛皮和羊皮作为原材料,经过选皮、制版、裁皮、底色、手绘、打磨、手缝、封边等126道工艺流程,制作出极具金州地域特色的皮艺制品。 金州皮艺技艺流程严谨复杂,加上科技的进步,现代的科技手段和工作方式取代了传统技艺,金州皮艺技艺逐渐失去了传承效能,关注的人也寥寥无几,如不继续传承,将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传承人简介】
作为孙氏皮铺一脉相传的金州皮艺,传承到舅舅郭景顺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小时候,刘勇就比较喜欢画画,制作各种手工。寒暑假去舅舅家玩,看到舅舅制作的各种皮具制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舅舅的悉心指导下,也可以制作出各种简单的皮艺制品,也渐渐喜欢上手工皮具的制作,慢慢掌握了金州皮艺的一些皮具制作技艺。1995年,舅舅因病去世,刘勇就成了这门手艺的唯一传承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艺,2002年,刘勇东渡日本深造,对几个大品牌公司的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并掌握了国外先进的制作技艺,皮具制作技艺也有了质的提升。2007年回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大连百革皮具工作室。一次偶然机会,刘勇在网上看到台湾著名皮雕大师李荣宗的作品,立刻被他精湛的皮雕技艺所折服,相对于传统皮画,皮刻,李荣宗大师的现代皮雕更加立体,内容更加丰富,于是在2008年,刘勇正是拜李荣宗为师,系统学习现代皮雕技法。日复一日的学习单调而枯燥,兴趣是坚持下来大唯一动力,最终学有所成,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现代皮雕技法和传统手工皮具制作工艺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金州特色的精美皮具。
随着技艺的日趋成熟,作品也在国内各种比赛中斩获大奖。作品《花之绽放》入选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历时18个月精心制作的10米巨幅皮雕作品《清明上河图》更是创下国内皮雕画最长记录,一举获得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在圈内引起不小轰动。2023年,作品《皮雕迷你马鞍》被南京博物总馆收藏。
来源:大连数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