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传统音乐】博乐(区级)
2017-03-03 10:40
“博”,是蒙古族对古老原始萨满教巫师的称谓。“博乐”即萨满祭祀活动时伴奏的歌乐,包括萨满神歌和萨满神鼓。博乐在新中国成立前伴随着萨满教少量流传于内蒙古东部,目前濒临失传。
萨满神歌的表现形态似歌似说,呈乐中舞,舞中歌,是融乐、舞、歌三位一体的音乐形式。萨满神歌有两种:一是“祝神”,代表人间唱给神的歌。内容多为美好理想、祝福、吉祥之类;二是“领神”,祭祀中代表神而唱的歌,与“祝神”相配合,形成对答、互相呼应。
萨满神鼓在早期祭祀中具有重要作用。祭祀时,伴随着神鼓的鼓点高低起伏,“博”口中哼着乐曲,连唱带说,鼓点声密密麻麻,乐曲有轻重缓急,鼓点声起主导作用。萨满神鼓的演奏方式伴随着不同演奏技法形成许多不同套路,称为“套鼓”。根据不同祭祀过程和环境变换,套路也惟妙惟肖,各有特色。
博乐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音阶调式、节拍节奏等方面。萨满调可分为叙述性音调和舞蹈性音调;鼓点的节奏,可分为规整节拍与自由节拍。不同的音调和鼓点节奏分别适用于不同歌唱和动作的需要。
博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音乐,其神秘性至今仍然具备无穷的魅力。挖掘、保护“博乐”对于研究原始宗教音乐形式乃至宗教文化意义重大,具有很高的音乐学、民俗学、民族学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