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康福糕点传统制造技艺(沈阳市)


IMG_2954.JPG


IMG_2952.JPG


“富康老月饼”是由宫廷御点传承而来。我国早在唐朝中秋就有吃饼赏月的习俗。北宋时期的月饼被称为“宫饼”,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到清朝时期,清宫廷和陪都盛京也盛行此类食品。

“康福老月饼”的制作技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同治时期(1861-1875),在盛京城东门外“万顺斋康福果馅铺”制作的康福“秘方馅饼、带馅酥饼”已经享誉盛京全城,并融入盛京传统的中秋节风俗之中,成为盛京百姓中秋馈馔之节日佳品。万顺斋果馅铺经过家族几代人的传承演变,形成了它“选料严格、和面独特、馅料煮制、包馅考究、二次烘焙”等独树一帜的“康福老月饼”制作技艺。由于时局的动荡,万顺斋果馅铺曾一度关闭。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末),万顺斋康福果馅铺第五代传人丁财旺在大东区东顺城街一小巷内租房,开办了“丁家小铺”,重新营业“富康老月饼”等系列产品,由于“文革”的影响,小铺被迫关闭。改革开放后(1989年),第七代传人丁伟为弘扬“康福老月饼”制作技艺,以为沈城百姓健康造福为宗旨,投资开办了沈阳康福食品厂;1993年,引入外资成立了沈阳康福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末,为扩大经营成立了辽宁康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并组建了“康福老月饼”研究小组,进行系统挖掘、生产,“康福老月饼”再次应运而起,在辽沈大地、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闻名遐迩,有着广泛的影响。2011年“康福老月饼”入选“中华糕饼文化遗产名录”。

“康福老月饼”是在东北特殊地域条件下,产生的反映东北民间饮食文化习俗的特产。月饼形制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并以“酥绵、利口、甜想、柔润、醇和”的口感特征著称于世。随着用料的发展,目前馅料以“五仁(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莲蓉、玫瑰、椒盐”为主。主要特色是:皮绵馅丰、滋润柔软,饼面团花纹玲珑浮凸、油润光亮、色泽金黄,口味有咸有甜,味美香醇,百食不厌。

“康福老月饼”制作精选原料和辅料,皮面揉制手法与馅料制作工艺独到,米稀上色时机讲究,吊炉形制独特,烘烤火色温度依赖人工控制,窖圈熟藏而使其香味浓郁,感官特色明显,口感上佳。

“康福老月饼”纯手工制作,技艺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保留着明清以来宫廷制饼业的传统技艺,而“以面为馅”的特殊工艺,具有北方制饼技艺的特征和保护价值。


微信图片_20180305142422_24.jpg


微信图片_20180305142422_22.jpg


微信图片_20180305142422_21.jpg


微信图片_20180305142422_19.jpg


微信图片_20180305142422_11.jpg


微信图片_20180305142422_08.jpg

微信图片_20180305142422_07.jpg


微信图片_20180305142422_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