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东阳竹编:竹编帽》
【作者简介】:蔡红光-市级非遗传承人
2012年,她被列为东阳竹编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评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东阳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福礼的门下。东阳竹编界最年轻的女性传承人。
【作品尺寸】:帽口直径:10cm 帽檐:5cm 帽高:10cm
【作品来源】:外研非遗馆
【产 地】:浙江省东阳市
【作品简介】:东阳竹编工艺品,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蔡红光把自己的工作视为“用竹丝刺绣”,用女性特有的柔性,赋予了东阳竹编更为精致细腻的感觉。
【东阳竹编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东阳竹编 | 类 别 | 传统美术 |
批准时间 | 2008年第一批 | 项目编号 | Ⅶ-51 |
代表性传承人 | 何福礼(国家级) | 非遗级别 | 国家级 |
申报地区 | 浙江省东阳市 | 保护单位 | 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
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工艺精巧,风格独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同"东阳木雕"一起堪称盛开在东阳江畔的一对民间工艺艺术姊妹花,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园地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品种。东阳竹编实用产品有篮、盘、包、箱、瓶、罐、家具等20多种;动物竹编产品有鸡、鸭、鹅、兔、狗等,形象夸张生动。东阳竹编较精细的作品,可在一寸见方面积内,用120根细篾丝编制,因而造型生动,富于变化。
【历史渊源】
东阳竹编是产自浙江东阳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与东阳木雕并称为浙江东阳地方传统工艺美术的两朵奇葩。它在殷商时代开始问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宋代以编织声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到了明清时期,东阳竹编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据清朝康熙记载:"笙竹质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可见东阳竹编在清朝以前就被选为贡品而闻名于世。到了清末民初,东阳竹编进入全盛时期。
【外研非遗馆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