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德阳潮扇》
【作者简介】:龚德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被四川省文化厅指定为德阳潮扇唯一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尺寸】:高30cm 宽20cm
【作品来源】:外研非遗馆
【产 地】:四川省德阳市
【作品简介】:德阳潮扇制作的材料特别讲究精密细致,除了制作扇丝的竹材必须是从外地运来的无污染竹材外,做扇把用的竹子也是采自秦岭一带,潮扇背面用来作画的材料更是来自江浙一带的蚕丝。不仅选材讲究,潮扇的制作更是个细活,全部都得靠手工来完成。熟手完成一把潮扇至少得花三天时间,并且要经过车扇把子、扎扇框子、拖竹丝、画扇面、成扇装裱加吊须等10余道工序。
【德阳潮扇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德阳潮扇 | 类 别 | 传统技艺 |
批准时间 | 2007年 | 项目编号 | |
代表性传承人 | 龚德江 | 非遗级别 | 省级 |
申报地区 | 四川德阳 | 保护单位 | |
传承单位 |
“潮扇技艺”自清末由广东潮州传入四川德阳,虽起源于潮州,但几经改良后却在德阳这片土地上发展兴盛,成为四川一绝。在“德阳潮扇”的俗称中,除了“葫芦扇”、“猪腰扇”,它还有个别名——“挖耳扇”,这是因为,从侧面看弯曲的扇面,好似手掌向内微微合拢的形状,便于兜风,具有使用的合理性,像极了大家熟悉的挖耳勺。葫芦的形状,中国人特别喜欢,葫芦有“福禄”的谐音,而德阳潮扇的“葫芦”意味着把福禄拿在手里。同时,在使用“葫芦扇”时,成倒葫芦形状,有“福到”的寓意。
2006年8月,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别具特色的"德阳潮扇" ,由旌阳区文化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德阳市文化局申报加以保护。于2006年被评定为"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被四川省文化厅批准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1895年,德阳潮扇成为供品,受到慈西太后青睐。抗战后,四川书画大师张大千、叶浅予等分别为扇面作画,大大提高了德阳潮扇的知名度,制扇业由此达到鼎盛时期,扇庄发展到30多家,潮扇远销国内外。1943年,德阳潮扇被作为国礼赠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已被收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1956年,德阳潮扇乃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罗马尼亚、印度等10多个国家元首。
【产品保护】
近几年来,省、市、区众多知名画家、领导纷纷为德阳潮扇绘扇面、题字,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枯木逢春,再现生机。
【外研非遗馆藏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