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沙河口区剪纸(大连市)传承人:李金花


【项目名称】沙河口区剪纸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项目地区】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
【项目级别】市级
【项目保护单位】

【项目批准时间】2020年5月28日被列入大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传承人简介】

七十岁的退休工人李金花家住沙河口区三春街,她的剪纸手艺师承家传,从五、六岁时就跟姥姥和母亲学剪纸,60多年来,手不释剪,从未间断,近十几年,一直是大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大连市民俗学会会员和活动骨干,积极活跃在大连剪纸界。

李金花老人继承和传承的主要是山东老家的剪纸艺术,纯手工活,而且掌握了老辈剪纸人“随心走”的传统技法,心中打稿,想怎么剪就怎么剪,最能表现出她的主观愿望和民间剪纸的原生状态。她在剪纸中大量运用山东剪纸的那种细腻线条,舒展而圆润,图案以窗花为主,通透开朗。她喜欢用高密度的锯齿纹和螺旋纹等纹样来增加虚实浓淡效果和层次感,擅长用各种传统纹饰来串联剪纸内部元素,增强剪纸的繁复美和装饰美。在表现剪纸主题时,她通常会用牡丹、莲花、鸡、鱼、仙鹤、喜鹊、石榴等比喻、象征、谐音和文字的寓意手法,也能把流传久远的“蛇盘兔”、“金玉满堂”、“马上封侯”等许多约定俗成的传统图案熟记在心,加以重组或添加,把要表现的对象夸张、变形和典型化,使自己的剪纸具备了齐鲁文化内涵,与中国剪纸一脉相承。同时,由于她久居大连,深受关外多民族剪纸粗犷豪放的风格影响,受本地民风民俗熏陶,她的剪纸又展现出鲜明的大连地域特色。

李金花在剪纸时,运剪流畅自如,一气呵成,线条不断不乱不散,物象生动传神,她常用母亲的一句口诀要求自己,那就是“线如丝,刺如毛”。她应邀在各种场合为大家表演剪纸时,一把剪刀像是被施了魔法,行云流水般地在红纸间游走,在人们还没有看清她的剪法,只听到节奏明快的“嚓嚓”声时,一幅线条与块面衔接得天衣无缝、毛刺宛如动物毛发的剪纸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抚摸亲近一下,堪称剪纸手艺中的绝活。

60多年来,李金花从未忘记母亲的嘱托,她不但很早就教会了女儿和外孙剪纸,还经常走进校园和社区收徒传艺,义务教学生和市民剪纸,还在多年前应大连外国语大学聘请,担任留学生剪纸老师,定期往返几十里,传授中国剪纸,弘扬民族文化。

如今,李金花老人和她的剪纸早已名声在外,有了剪纸艺术家的名头,也早已桃李满大连,到处被称为“老师”了,但是她却不曾有过丝毫的停歇念头,虽已年过古稀,仍然志气不减。她说:“剪纸是我的本能,传承剪纸是我的责任,我要像我母亲教我那样,把女儿和外孙培养成我的接班人,把剪纸技艺和剪纸文化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大连剪纸之花永不凋谢。”

 


来源:大连数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