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瓦房店市辽剧(大连市)


【项目名称】瓦房店市辽剧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项目地区】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
【项目级别】市级
【项目保护单位】

【项目批准时间】2020年5月28日被列入大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辽剧是瓦房店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也是辽宁省独有的地方剧种,其前身为辽南影调戏,后改为辽南戏,2002年正式更名为辽剧。在全国300余个戏曲剧种中,辽剧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色。 瓦房店处于辽东半岛的中西部,历史上属古复州府管辖领地,因而从古到今延续着浓郁的复州文化。辽剧的母体艺术是复州皮影戏,而用真人代替皮影人出演,其唱腔、板式以及角色行当都来自于皮影戏,这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至少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如果按照皮影戏在其复州境内所诞生的年代,其历史可以追溯得更久,复州皮影戏具有500余年的历史。 目前可以查证的最早资料显示:1948年,复县(原瓦房店市前身)小学冬训班学员以皮影的形式,按皮影人的动作,用皮影戏的曲调唱腔,真人登台扮演角色演出自编的小戏,受到群众的欢迎。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便是辽剧的发端,以真人代替影人,以舞台替代影窗,以真嗓替代假嗓,从草台班子到专业剧团,从古装题材到现实题材,从小戏到大戏,辽剧在瓦房店市得以蓬勃发展。陆续出现了《少女泪》、《加林与巧珍》、《姜云胜》、《月在别时圆》、《仁义里》、《谢大妈送礼》、《又是樱桃红了时》、《圆谎》、《奉天落子》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瓦房店市辽剧团排演的剧目均获得了省市乃至国家级的大获。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骆强】

 

 

来源:大连数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