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朝鲜族杖鼓艺术(大连市)


【项目名称】朝鲜族杖鼓艺术

【项目类别】传统音乐
【项目地区】辽宁省大连市
【项目级别】市级
【项目保护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朝鲜族文化馆

【项目批准时间】2020年5月28日被列入大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杖鼓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而后又传入朝鲜半岛。6世纪末7世纪初的高句丽古墓壁画中也曾发现有侍女演奏杖鼓的画面。当时的杖鼓为与肩同宽的两个倒接喇叭形的木鼓,鼓挂在脖颈上,用双手拍击演奏。经过漫长的岁月,杖鼓在我国中原逐渐销声匿迹,而在我国的朝鲜族中一直广为流传。 杖鼓艺术最具价值的部分在于杖鼓的演奏。杖鼓为双面击打演奏的乐器,分为低音鼓面和高音鼓面。低音鼓面演奏法有强奏、弱奏、叠奏、古里贡,抑贡奏法等;高音鼓面演奏法有强槌、弱槌、叠槌、颤槌,抑槌等。朝鲜族音乐的核心在于“长短”,它不仅能确立音乐的整体流向,还融呼吸、速度、节拍、力度、韵律等多方面因素为一体。长短根据风俗习惯,民谣曲名,拟声发音为依据而命名。例如念佛长短、阳山道长短,登得空长短等。杖鼓作为重要的“长短”乐器,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杖鼓用途广泛,涉及音乐,舞蹈,生产劳动,民间信仰活动等诸多方面。主要形式有杖鼓独奏、农乐游艺、杖鼓舞,音乐伴奏及祈福活动等。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杖鼓声起,男女老少便不由自主的踏着鼓点,载歌载舞。 朝鲜族杖鼓艺术的传承发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更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掌握杖鼓艺术的传承人正在逐步减少。目前,需要加紧搜集、整理其相关影像及乐谱资料;并对在世的老艺人和老教师进行采访,对不同风格的杖鼓演奏进行挖掘整理,尽早将杖鼓艺术传承于下一代。该项工作迫在眉睫,并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正男】

 

 

来源:大连数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