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汴绣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项目地区】河南省开封市
【项目级别】国家级
【项目批准时间】2008年汴绣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简介】
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北宋时期汴京刺绣业兴盛,已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故《东京梦华录》中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之誉。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破开封,宋室南迁,后复值兵祸水患,开封城市经济一蹶不振,刺绣业逐渐衰落。新中国建立后,几代汴绣艺人努力发掘整理宋代刺绣技艺,并借鉴苏绣、湘绣等其他绣种的长处,总结出36种汴绣针法,使汴绣工艺日臻完善成熟。汴绣长于绣制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传统题材,同时也精于摹绣名画。其绣作形象逼真传神,针法严谨工致,技艺精巧细腻,色彩古朴典雅,是刺绣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汴绣艺人适应现代审美需要,在人物肖像刺绣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受到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传承人简介】
张建淑,女,汉族,1963年出生,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传承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她绣制的《青花蓝》获金奖;2005年9月张建淑女士被评为“河南省民间文艺美术家”,并荣获“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精品博览会河南民间文艺金鼎奖、成就奖等。张建淑是汴绣非遗传人,曾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特许产品。后来她开办了一家汴绣博物馆,藏品500余幅。她制作的汴绣《龙凤呈祥》和《清明上河图》的小片段两幅作品还在故宫博物院珍藏。
开封汴绣博物馆由汴绣大师张建淑女士发起创建,成立于2012年11月2日,是一家在市政府、汴绣行业大力支持下的市级博物馆,承载着中原文化,作为一张闪亮的名片,流传到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为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汴绣,即宋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既长于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山水图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绣品既有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汴绣"绣工精致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非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