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满¥50.00元包邮
  • 购买数量:
  • - +
    件 (库存200件)
立刻购买加入购物车
外研商城 信用 联系店家


商品详情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站在美术学、艺术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在构建民间美术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对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探讨其传承、流变与发展脉络,挖掘隐藏在美术表象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如社会文化功能、文化象征表意等,并根据现有的分布和保存状况提出遗产保护的对策,在可行性的基础上予以开发与利用,来促进保护和抢救工作,特别要注重“活态”的保护。同时,在民族教育中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升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为繁荣东北地区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而服务。


作者简介

 


 张景明,男,1966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民族学博士。现为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专门史中国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担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设计产业协会专家组顾问、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会理事等。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艺术考古学、民族文化学、饮食人类学。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或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科研项目10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15项。代表作有《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民间美术学的学科构建
第一节 民间美术学的概念与学科界定
第二节 民间美术学的理论探索
一、民间美术学的理论
二、民间美术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东北民闻美术类非物质文代遗产的状况
第一节 东北美术类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一、原始时期美术类遗产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二、民族形成后美术类遗产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东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与保护现状
一、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
二、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第三章 东北民间美术的分类与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