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筝派古曲集 赵登山主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音乐出版社
¥35.00¥0.00
登录后查看是否享受该优惠
售出 0 件
所在地区:辽宁省 铁岭市 银州区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2319514
内容简介
《山东筝派古曲集》是赵登山先生毕生呕心沥血之作,书中包含山东筝派第四代、第五代几位大师亲传于赵登山的37首古曲,每首古曲均配有音频,由赵登山的外孙张朗华演奏,以“扫码听”的形式呈现。
《山东筝派古曲集》是目前所见一本工尺谱与简谱对照的山东筝派曲集正式出版物,对山东古筝流派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 录
前 言
山东古筝流派是我国著名的筝流派之一,以其丰富的传统曲目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刚健气质和古朴优美的旋律,在全国极负盛名。“山东古筝乐”被文化部评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山东筝派历代传承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传唐玄宗时期有一“梨园”女子走出了宫廷,来到了郓州西、鄄城东地区,以汉代宫廷为背景,编创了《汉宫秋月》《美女思乡》《鸿雁捎书》等十大套曲及其他一些筝曲名篇,后来被郓、鄄两城一带的古筝先人们继承下来,成为了山东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并广为流传。
明代,山东筝乐在一些当时的官宦子弟、文人墨客的手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但此时的山东筝乐并没有走进民间,直到明朝万历年间,以合作形式参与到山东琴书(旧称“唱扬琴的”,系说书的一种形式)的演出中,并吸收了民间曲艺的大量营养,才以山东琴书的说唱形式真正地走上了街头。这种形式通俗易懂,能够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欢迎。艺人们根据山东地区特有的风格音韵及其特点,将山东琴书的音乐改编成筝曲,累积并且丰富了山东筝乐的曲目。清代,山东筝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古筝先人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将山东筝派艺术一代代传承下来,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古筝演奏家,推动了山东筝派的形成、传承与发展。
书摘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