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满¥50.00元包邮
  • 购买数量:
  • - +
    件 (库存200件)
立刻购买加入购物车
外研商城 信用 联系店家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手工艺系列丛书之一,内容大致分成两个部分:传统金属的采冶和对金属的传统加工制作技艺。具体内容涉及到黄金、锌等金属的采冶,铁制品、银饰制品、斑铜和乌铜、金箔和锡箔、景泰蓝等传统金属工艺的制作技艺。《中国手工艺》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分会支持。手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艺制品和手艺活动将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从而凸现其现代价值和在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持民族特质方面的重大作用。手艺乃国之瑰宝,手艺的保护和振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请珍爱手艺,与手艺同行!





 

内容推荐



手艺是人性的、个性的、能动的和永恒的。手艺的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它蕴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所有出土和传世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古建筑和古代工程,都是传统技艺的产物。只此一端,可见手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曾起过何等重大的作用。

本书主要介绍了手工艺中的编织与扎制历史沿革,介绍了花灯、风筝、纸扎等中国手工艺品的的种类与工艺,凸现手工艺的现代价值和在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持民族特质方面的重大作用。





作者简介



华觉明,江苏无锡人氏,1933年4月12日生。1949年高中毕业、参加革命工作。195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矿业史研究生毕业。1978年起,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3年离休。1988年-1995年,先后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长、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兼任教授。代表作有《中国冶铸史论集》、《中国上古金属技术》、《中华科技五千年》、《中国古代金属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参与主持编篡的著作有《中国科技典籍通汇》、《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清代匠作则例汇编》等。1983年,因主持淅川楚墓编钟研究复制,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年,因参与主持曾侯乙编钟研究复制,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93年,获中国科技史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1997—2000年,先后获第四、五届全国优秀图书提名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优秀科技著作二等奖等奖项。




目  录



绪言
第一章 招远黄金采选冶炼技艺
第二章 赫章、会泽的炼锌技艺
第三章 阳城生铁冶铸工艺
第四章 铁工具和刃具的锻造
第五章 泥型和石范铸造
第六章 拨蜡法
第七章 收抛活和藏族锻铜技艺
第八章 山西长子和山东淄博的响铜乐器锻制技艺
第九章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
第十章 景泰蓝制作技艺
第十一章 金银细金工艺
第十二章 斑铜和乌铜走银技艺
第十三章 金箔和锡箔制作技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与手工艺同行(总序)

手艺具有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和审美的品格。

手艺是人性的、个性的、能动的和永恒的。

手艺的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它蕴有重要的民生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所有出土和传世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古建筑和古代工程,都是传统技艺的产物。只此一端,可见手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曾起过何等重大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锄、镰、斧、凿、桌、椅、床、柜、油、盐、酱、醋、纸、墨、笔、砚、青瓷、紫砂、刺绣、织锦、草编、竹编、木雕、玉雕、剪纸、年画、灯彩、风筝、金箔、银饰仍广泛使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艺制品和手艺活动将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从而凸现其现代价值和在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持民族特质方面的重大作用。

手艺乃国之瑰宝。

手艺的保护和振兴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请珍爱手艺,与手艺同行!

华觉明

2007年9月20日

后记

本书各章节的分工如下:

第一章由招远九曲黄金矿山有限公司供稿。

第三、六章,第二、四、五、七、十三章的部分内容,以 及结语、后记由华觉明撰写。

第二、四、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十二章由李晓岑撰写。

唐绪祥撰写第七章的藏族锻铜技艺部分,并负责潘妙所写北川铁匠及其打铁技艺(收入第四章)和第八章长子响铜乐器锻制技艺部分,以及赵伟所写的第九章统稿。

第十、十一章由吴菁编写。其中,上海老凤祥细金工艺由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供稿。

第四章中的王麻子剪刀和龙泉剑锻制技艺由北京栎昌王麻子剪刀厂和龙泉市文化局供稿,张小泉剪刀、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分别由赵永文、张佩成撰写。

第十三章中的金箔打制部分由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供稿。

第十四章由芜湖工艺美术厂供稿。

全书由华觉明统稿,刘素宁编稿、审校和配图。

本书着重介绍我国现存的传统金属采、冶和加工工艺,作为一种尝试必定有许多不足和不妥之处,诚望读者不吝赐教,给予批评和指正。

华觉明

200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