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喷儿乐发源地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华来镇位于县城西部三十公里,地处沈桓公路的交通要道,西连新宾,南通本溪,史书记载此地为富察之野,明末为女真人的瓦尔喀什寨。

光绪年间东边道驰,山东河北大批汉族人闯关东而来,放山狩猎,伐木垦荒,依山傍水商贸经营,辽东山区水陆贯通,由此中原文化进入本溪民间,喷儿乐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喷儿乐传承人张氏家族由山东省莱阳来到桓仁二道岭村时,是在光绪六年,伪满洲国时期迁移到华尖子镇,自第一代传人张锡珍到现在,喷儿乐以家族传承形式流传在桓仁、新宾、通化、集安等地,进而成为地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喷儿就是唢呐,俗称喇叭,喷儿乐就是民间唢呐音乐。喷儿乐在光绪年间由山东莱阳传入桓仁,是现存较早的一种民间音乐。据第三代传人张学武回忆,他的爷爷张锡珍光绪五年挑着八股绳挑担,一头装着碗匙被褥,一头挑着儿子张元礼,领着媳妇逃荒要饭途经河北由陆路闯关东。遇到大户人家,就在门前演奏唢呐,吹个欢喜喇叭,换点食物。来到桓仁后,租种了几亩河滩地,维持生计。每逢年节等重大节日和民间的婚丧嫁娶,家中几人就组成喷儿乐队前来坐堂或行乐,赚几个零用钱。文革期间喷儿乐被列为封建糟粕,封存了十余年。近年来,喷儿乐逐步兴盛,甚至走进县里的春节晚会,登台展示才艺。

桓仁喷儿乐在2007年4月,经本溪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民间音乐】本溪满族自治县太平秧歌(本溪市)

下一篇:【民间美术】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农民版画(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