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苑川河畔的来紫堡村北的平顶山,有明朝九代肃王及其王妃的墓冢。墓冢混迹于高高低低的山峦之间,很难辨认出哪是山峦哪是墓冢。从已开的明肃怀王与其妃的合葬墓看,墓室结构及规模,和北京明十三陵的定陵墓室有某些相似之处。
  据说,肃王的墓地起初不在来紫堡,先是在新营镇的五台山脚下,后迁至定远镇的龙泉寺附近,最后才迁到来紫堡平顶山。
肃王三易墓地有这么一段传说:
  肃庄王朱瑛的老母亲张太妃一次新营五台山降香,看准五台山脚下有一处台地宛如龙舌,三面有山峰合抱,两厢有绿水环绕,认定是块上好的坟地,叮嘱她死后,就叫将她埋在那儿。他儿子肃庄王照办了。
  肃庄王年过半百,虽姬妾成群,却没有生出儿子。什么法儿都想过了,仍然无济于事,就怀疑他母亲张太妃的墓地选得不是地方。于是,找了个精通周易八卦的老阴阳,一同踏勘墓地,看有什么碍风水妨子孙的迹象。
  墓地北端有个叫“燕麦湾”的村庄,途中恰好经过,庄王向老阴阳问此地方和坟地相生还是相克。老阴阳很能察言观象,他摸透了肃庄王的心思,想趁机捞点好处,就搬弄了一通玄虚,说:“清平世道人驾牛,种得燕麦好肥油;五台山下金凤楼,荫子不王也封侯。”
  庄王领悟了老阴阳的隐语所含的意思:人驾牛不就是朱字?朱,猪同音,猪吃燕麦肥,好兆头再明显不过!不正暗示朱家王族富贵绵长了!
老阴阳的隐语叫一个庄稼汉听到了。庄稼汉略一思想,带眼瞭了瞭在野地里指指点点的两个外路人,知道是有身份的人,便也诌了几句:
“燕麦喂猪长肥膘,温家岔里藏屠刀。交叉河水是把剪,猪断尾巴凤断毛。”
  原来自从这个地方建了陵园,占去老百姓好多土地不说,那守墓的和尚常借故向当地百姓征粮征油,人们恨不得将这坟墓挖掉才好。这个庄稼汉猜出肃庄王和老阴阳为坟地的事儿下来私查,就趁机诌了几句不吉利的话,将朱瑛的祖先咒了一番。朱瑛因是私访,心里有气却不好发作,只好忍住;可对这庄稼汉的话却是留心听了的。一打听,果然转过前面山湾就有一个叫“温家岔”的地方。心想:“温”和“瘟”同音,猪着了瘟比着屠刀还可怕,是要断子绝孙的……再联系到自己没儿的苦衷,不敢马虎,立即将他母亲的墓迁到定远镇的龙泉寺。
  龙泉寺据说是唐朝尉迟敬德监修,院中有一棵千年古柏。有人到柏树跟前祈求子女,据说还真有些灵气。肃王大概也想沾沾灵气,就把他母亲的坟迁到龙泉寺附近的山坡上。
  又过了几年,肃庄王的妃子还是没生下儿子,肃庄王又怀疑根子多半还出在这坟上,就再次到坟地察看。这一次嘱咐老阴阳,有福说福,有灾说灾,以实而告,不要光说好听的。定远镇坐落在一条猪嘴形的山咀下,因此,早前叫定远镇为“猪咀”镇。老阴阳发现这一情况,动了心思,说得玄乎其玄:“殿下呀,恕老朽直言,这可是个凶兆啊!尊贵的太妃娘娘,送到这咽糠的咀哩,能有好事吗?!”肃庄王听了,也觉在理,就将母坟又迁到来紫堡的平顶山。
  几年过去,肃庄王已到古稀之年,连个儿子的影子也没见着,心里发了慌,便打算抱养一个儿子来承接香火。承接香火,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他这一朱家支脉顶门立户;二是为他祖先坟头四季有人祭奠。这就议定从平顶山一带收买个儿子。这样两姓的祖坟都在同一地方,只要螟蛉子去祭奠自家的祖坟,念及朱家抱养的情份,大面子总是要给的,还怕他不给朱家坟上烧几张纸钱?!于是,肃庄王就在平顶山下一个村庄买了个小儿抚养起来,传说就是后来的肃康王。
  从此,人们把肃庄王买子的那个村庄叫成了“买子堡”。直到肃康王长大,承袭了封号后,觉得“买子堡”这地名太辱没自己的名声了,想着在人们的心中,自己应是枝端苗正的“金枝玉叶”,就改称为“来紫堡”也是取“紫光照临”的吉祥之意。

上一篇:【民间文学】南桥担水(反封建礼教故事)(兰州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寒山雪(马啣山传说)(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