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2007年7月22日15时55分,一代鼓子名师段树堂老先生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人间,享年九十二岁。他安详地静卧在伏龙坪自家卧室布置的水晶棺内,灵堂简朴肃穆,花圈挽联排列两旁,兰州鼓子音乐在灵堂上空悠悠飘扬,就像老人还在尽情地吟唱:《三顾茅庐》、《敬德访将》、《草船借箭》、《赵玄郎送金娘》、《伯牙抚琴》、《别后心伤》……一曲曲让人心醉,一段段令人情伤,优雅动听的兰州鼓子音乐诉说着老人的一件件生平往事,讲述着他一生对兰州鼓子的痴爱和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讲述着他一生对兰州鼓子所倾注的汗水和心血,寄托着他对兰州鼓子未来的关注、担忧和对鼓子后来人的殷切希望,同时也倾诉着我们对一代尊师的无限崇敬和依依惜别之情。  

1、兰州鼓子承前启后
  段树堂,兰州市人,出生于1916年11月,一生酷爱兰州鼓子,从艺70余年,与兰州鼓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师承鼓子前辈名人——“五大家”之首的李长庚老前辈,刻苦磨炼,精心钻研,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艺术天才,经过漫长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唱腔气韵生动咬字清晰,以情带声,刚柔相济,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本土气息,为鼓子界所称颂,为同行所叹服。段老艺人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对所学每个曲目,从历史背景到人物情感,能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发声讲究抑扬顿挫,平上去入,拖腔婉转悠扬,起伏跌宕,韵味独到,荡气回肠,对“五音”的运用有科学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如“喉音”,多用于【石榴花】“唇音”多运用于文曲类,“齿音”多运用于武曲类,“鼻音”则运用于【悲调】、【平调】类……
  由于他对鼓子唱腔的潜心研究,不断磨炼,所以他的唱腔有惊人的艺术魅力和独到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一绝,显居鼓子界之首,为同行所敬佩和叹服。
  民国十六、十七年(公元1928年、1929年),段树堂就开始学习兰州鼓子,在茶馆里听老人演唱,那时的老艺人视大、小平调等调类为正宗的兰州鼓子,而将【牌调】、【越调】、【悲调】等,则视为粗糙的“次品”之列。演唱平调时更不让年轻的爱好者听,平时在茶馆里唱平调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如果发现有生人来,相互递个眼色或咳嗽传递信号,马上就变成了其他的曲目或曲调,所以致使大、小平调及一些【海调】、【赋腔】之类的曲牌不能广泛地流传下来。 
  2、兰州鼓子界的五大家
  在此之前,有蜚声兰州鼓子界的老“五大家”,他们是:朱总爷、方总爷、仁总爷、丁总爷和崔拴牢子(名字不详),这“五大家”声名显赫,雄踞鼓子界。而继老“五大家”之后,又产生了一代新的兰州鼓子“五大家”,他们更是名不虚传,各有千秋,这“五大家”乃是;刘汉武、李吉庭、朱学义、通天教主(徐爷)、李长庚,这里先将这新的“五大家”的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刘汉武(又名安心娃),深沟子刘家窝人,他特长牌调大曲,文武曲都唱得很好,特别以武曲见长,代表曲目有《武松杀嫂》、《敬德演功》、《白访黑》、《唐王踏河》等等,刘汉武师承崔拴牢子,唱功好,嗓音洪亮,音韵地道,完全是崔拴牢子的“新调”一派,号称“假拴牢子”,能以假乱真。
  刘汉武老艺人人品好,性格温和,和师父及师兄弟关系处理得很融洽。大、小平调没能学到手,有时也唱“垛子”,但唱得不突出。
  李吉庭,号称“李拿事”,兰州人,师承蔡财老艺人,唱功好,嗓音好听,咬字清楚,韵味浓,感情细腻,特长牌调文曲,代表曲目有《双阳追夫》、《拷红》、《别后心伤》等等,在文曲中大、小曲目都擅长,很有韵味,有时也唱武曲,如《燕青打擂》等,他也唱过个别小平调曲目,但大平调及垛子等杂调未曾唱过。
  朱学义,兰州人,师承马东把式,嗓音好、韵味浓、咬字送字真切,特长牌调文曲,代表曲目有《辨踪》、《献川》等等,缺点是演唱节奏太拖,速度过慢,本人多不唱武曲,大、小平调、垛子及杂调也没唱过。
  徐爷,名字不详,号称“通天教主”,声音亮、多运用鼻音,曲路广,学的东西多,不光唱鼓子,还唱眉户、玩燕歌,还搞秦腔打击乐,小平高学了一部分,不全,大平调、垛子及杂调没唱过。徐爷有个特长,教徒弟十分认真,教了十几个徒弟;刘义名、余光祖等等,他教的徒弟唱曲儿能以假乱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外面听曲儿,都认为是徐爷在唱,走进一看原来是其徒弟在唱,赞叹不已。    李长庚,号称“五大家”之首,其特点是,所学东西扎实,唱功好,韵味浓,咬字清楚,从不跑调,音韵的关系掌握得好,字的韵仄把握得好,记忆力特别强,唱曲儿从不忘词。其次是所学知识全面、广泛透彻,对兰州鼓子十大调诸调都很精通。他采众家之长集于一身,先拜崔拴牢子学习文武牌调、大、小越调及悲调。他的牌调类的文武曲都唱得相当出色,文曲如《大思情》等,武曲如《怀德打擂》、《敬德演功》等,他全面地掌握了崔拴牢子所创鼓子“新调”韵味及唱法。后来,他又拜曹爷为师,学习大小平调及杂调,因曹爷的平调(也叫平弦)唱得特别好,人送雅号“曹平调”,(真名不详)。通过认真学习,长期磨炼,他全面地掌握了大、小平调及杂调诸调门的音韵唱法,弥补了在崔拴牢子处学不到的大量知识。与此同时,他又拜王道义老前辈为师,专门学垛子,熟练地掌握了垛子的音韵结构和演唱技巧,他演唱垛子堪称一绝,代表曲目有《狗啃油笼》、《醉打山门》、《看破世俗》等等,而且个个唱段都精彩绝伦。
  这五大家之中四大家都没学到大、小平调及杂调,而李长庚老先生则全面地掌握了兰州鼓子所属十大调所有的调门调类,在五大家中赫赫领先,雄踞首位,号称五大家之首。但是李长庚老先生从不以能者自居,特别注重师兄弟之间的关系,随和处事,谦虚待人,从不说人长短,待人有礼有节,所以备受人尊敬。
  3、拜师李长庚
  当时不到20岁的段树堂,有远见卓识,把眼光早瞄准了李长庚老先生。“学艺访高师,传艺访良徒”,由于段树堂学艺的诚心和难得的天赋条件,感动了李长庚先生,正式收他做徒弟,言传身教,一字一句教,一字一句学,三番五次校正,李长庚老先生不同于其他前辈艺人,思想毫不保守,他把所学兰州鼓子十大调类所有曲牌全部传授给得意门生段树堂,段树堂则凭借自己刻苦好学的精神和少有的艺术天赋,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兰州鼓子十大调诸调门调类,包括各类前奏、间奏、过门音乐等等。李长庚老先生后来病逝在“洞天春”茶馆里,段树堂含泪安葬了老师傅。      

段老艺人是兰州鼓子界唯一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十大调的正宗传人,加之本人谦虚正直,刻苦钻研,在鼓子界颇具威望,他所学知识是兰州鼓子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瑰宝。
  4、抢救鼓子不遗余力
  十年浩劫,艺术遭殃,兰州鼓子被视为“四旧”,禁止传唱,这朵民间艺术之花面临失传的危险,段老艺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拯救兰州鼓子的各类曲牌曲调,他亲自动手搞创作,呕心沥血编新词,从此,一大批歌颂英雄人物、讴歌时代风貌的兰州鼓子新词问世,这些新词传承保留了兰州鼓子的各类曲牌曲调,为拯救兰州鼓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新词的编写有的放矢,比如为保存【正离情】、【反离情】、【石梅花】等曲牌而创作的《节振国自叹》,为保存【魔掌】、【两条弦】等曲牌而编写的《送剑》,为保存【扬州歌儿】、【边关】、【皂罗】等曲调而编写的《杨子荣降虎》,为保存【应书】、【叨叨令】、【混江龙】等曲调而编写的《探路》、为保存【一点油】、【吹唱】、【摔截子】、【太平年】、【三朵花】等曲调而编写的《赤卫队夺枪》等等,当时参与新词创作的还有李海舟老学者以及鼓子名人王雅录等有志之士,作品如《江姐》、《韩英见娘》、《三世仇》、《安业民》等等,他们编写的新词韵仄流畅,易于上口,言简意赅,文理畅通,在鼓子爱好者中马上流传开来,深受鼓子界同仁的喜爱。兰州鼓子也躲过一场灭顶之灾,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光彩。
  “文革”结束,十年禁锢被彻底打破,兰州鼓子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段老艺人一生的夙愿就是要将兰州鼓子传至后世,永远流传下去,不要失传,早年他将正平调《秦琼逃关》录制成磁带,交王雅录学唱,王雅录通过刻苦学习和钻研,终于将这一曲调保留了下来。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王雅录和鼓子同仁选择世发、郑永瑶、郑永谨、彭维海、张延寿、魏元兴等有志之士一起研究、探讨、学习、合作,使部分平调及杂调曲牌逐渐发展开来。皋兰县什川乡也有部分爱好者在学习平调,向这个难以攻克的堡垒发起新的攻击。兰州鼓子必将迎来新的辉煌,必将沿着历史的长河永远向前,永不停歇。段老艺人的夙愿将得以实现,老人将永远含笑九泉。

上一篇:【民间美术】洞口木雕(湖南省)

下一篇:【民俗】麻阳盘瓠祭(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