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故事汇 文章内容

【作品名称】:《徐州香包:“真棒”香包》

【作者简介】:王秀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包(徐州香包)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尺寸】:高7cm 宽2cm

【作品来源】:外研非遗馆

【产  地】: 江苏省徐州市

【作品简介】:此香包由80岁的王秀英亲手制作的特色中药香包,习主席称赞“真不错、很精致”并花30元买了一个。标题:“弘扬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主席捧场香包经典款,”。香包里飘散开来让人心旷神怡的香草味,则是里面含有冰片、甘草、连翘、金银花、白芷等十八种中草药,配方是由曹玉九研制出来的,可以预防感冒、驱蚊虫、除臭汗、净化空气。


【徐州香包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徐州香包

    

传统美术

批准时间

2008年第一批

项目编号

Ⅶ-26

代表性传承人

井秋红

非遗级别

国家级

申报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

保护单位

徐州文化馆

香包又名“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料布袋”,是一种传统的佩饰物,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流传于江苏省徐州市的香包制作技艺别具特色,为世所称。徐州香包合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它造型纯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绣法工整细致,内装的中草药能驱蚊防潮,净化空气,预防疾病。徐州香包形制丰富,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水滴形、长方形、人物娃娃等各种形状。外部图案多采用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以寄托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徐州香包的题材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以戏曲脸谱、布袋和尚、麒麟送子、观音送福、两汉文化、卡通娃娃等为表现内容的作品。


【历史渊源】

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带香包的。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因此可以说,汉代时徐州香包工艺已经出现了。当时的香包都用高级锦绣制成,内储茅香根茎或掺拌辛夷等香料。历经唐宋,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初,香包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而且香包作为佩饰盛行一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工艺。 至明清时期,香包不在属于单纯的日用品,同时被赋予了人文价值,清代《古玩指南续编》中说,香包在三教九流中渐成为炫耀斗富比巧的东西,一些士族阶层,富商小贩,他们不但比佩玉品位高下,还比所戴香包看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看锈工如何,以及所用材料和镶嵌金丝宝石华贵程度,显然一度成为市面上一大流行趋势。


【外研非遗馆作品展示】

未标题-1.jpg

上一篇:【传统技艺】佘田桥豆腐制作技艺(邵阳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福州市)传承人:郑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