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故事汇 文章内容

【作品名称】:《煤精雕刻:雷锋》

【作者简介】:杨擎宇

杨擎宇,男,1972年生于抚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抚顺煤精雕刻工艺的第六代传人。领导筹划创建了抚顺商界学雷锋发展促进会,出任副会长。2015年,被雷锋生前所在团授予“雷锋团荣誉战士称号”。2015年第四届辽宁省“玉龙杯”中“盛世和平”荣获金奖。2016年11月8日,捐赠的雷锋“风雨行”铜制塑像安奉在高尔山徐向前亲笔题词的雷锋林。2017年3月5日,他会同抚顺雷锋商会在抚顺儿童公园安奉了雷锋铜像。2017年3月被命名为“最美新抚人”。2017年被评为“抚顺市特等劳动模范”。多年来,始终坚持从事煤精文化,雷锋文化传承研究方面的工作,作品多次获得奖项,为“抚顺煤精文化”,“雷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品尺寸】:高23cm*宽15cm

【产  地】:辽宁省抚顺西露天矿

【作品简介】:杨擎宇的煤雕代表作品有“雷锋雕像”“大我”,八件一组的“盛世和平”在第四届辽宁省四宝玉龙杯大赛中荣获金奖。此作品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掏钱买了雷锋塑像同款。


【煤精雕刻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煤精雕刻

    

传统美术

批准时间

2008年第二批

项目编号

Ⅶ-56

代表性传承人

杨擎宇

非遗级别

国家级

申报地区

辽宁省抚顺市

保护单位

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煤精雕刻是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因用煤精作雕刻材料而得名。煤精雕刻是著名的煤都--抚顺生产的特种工艺品。其特点是色泽乌黑,光亮如莹,材质细腻,造型美观,风格独特。

煤精雕刻沿用传统手工工艺,雕刻过程全凭艺人的灵感和经验,就地取材、相料取形,因材施技、浑然天成。虽然是由木雕演化而来,但煤精雕刻技艺却完全有别于木雕工艺。其"砍"、"铲"、"走"、"抢"、"磨"、"抛"、"滚"、"擀"、"剁"、"刨"、"钻"、"搓"等独到技法和工序,不可替代、绝无仅有。


【历史渊源】

1973年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煤精珠、耳珰形器等煤精工艺品,经专家鉴定,是我国煤雕史上最早的实物,其原料就是来自抚顺煤矿。这一发现使人类进行煤精雕刻的历史上溯至7000多年前。一百多年前,煤精雕刻作为一门手工技艺,开始在抚顺地区传承和推广,经过七代传人的继承和改造,煤精雕刻已成为煤都抚顺独有的民间手工技艺。西露天矿的具体位置在抚顺煤田西部,浑河南岸,千台山北麓。矿坑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约为13.2平方公里,开采垂直深度388米,总空间为21亿立方米。这座“大坑”闻名全国,享誉世界,是当时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大型露天矿,它的坑底就是中国大陆最低点。


【传承情况】

煤精雕刻的传承是家族式传承和带徒授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煤雕行业进入了鼎盛时期。抚顺市共有煤精雕刻企业3家,个体加工户40多家,艺人共7代,传承人共有90余人。


【外研非遗馆作品展示】

雷锋.jpg

上一篇:【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泉州市)

下一篇:【非遗故事汇】《武强木版年画:六子争头》——国家级保护单位:武强博物馆